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行政诉权的保护【开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行政诉权的保护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来,对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回避的是,学者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指出的“原告不敢告,被告不让告,法院不愿审的行政诉讼状况,迄今未见多大改变,司法实践中行政案件的受案数低、撤诉率高、上诉率高、改判率高和申诉率高及执行难,已使人们对行政诉讼制度的“信心”受到重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缺陷以及对行政诉权的保护不力,因此,改革司法体制,采取行政诉权保护措施,已成为行政诉权实现的必经之路。

行政诉权是请求法院做出公正裁判的权利,其内容包括起诉权、获得行政裁判权和得到公正裁判权。它是对公民独立人格的肯定、是对公民与政府新型平等关系的确认、是对公民“行政权益”的保障。行政诉权应当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自然权利的延伸,和其它诉权一样是一种反抗压迫和专制强权的权利,它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为宪法所保障。然而在我国,行政诉权的实现却存在着很多困难,使行政诉权的功能无法达到。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类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日趋凸显,并时常伴有群体性突发性和极端性等因素,部分频繁发生的矛盾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些诸多矛盾中,有一部分就会以行政争议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工伤认定 、社会保障、信息公开、环境保护、治安处罚等社会热点领域,行政争议更为突出,甚至有些还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只有妥善解决这些行政争议,化解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行政诉权概念辨析 (一)行政诉权之界定 (二)行政诉权与相关概念

二 、现行法律制度上的行政诉权及其局限 (一)《行政诉讼法》上的相关规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三、域外行政诉权制度与理论借鉴

(一)“权利说”向“值得法律保护的权益说”的发展 (二)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权的内在要求 四、完善我国行政诉权制度的思考 (一)行政诉权判断标准的放宽 (二)客观诉讼类型的增加 五、结束语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行政诉权的保障学者们主要是从改革司法体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强化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等法律制度的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德国行政诉讼法详细规定了具体的诉讼类型,以便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有适当的诉种可供选择来获得法律的保护。即使当事人未选择适当的诉种也不否定诉的适法性;英国普通法的起诉资格因诉讼种类不同而不同,其中公法关系的目的不在于保护个别公民的权利,而在于促进公共利益。英国法院在公共关系中对起诉资格的要求比司法关系要宽;美国司法审查时原告资格的标准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事实不利影响标准,即相对人只要利益受到所指控的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他就具有了原告资格,而不管有无法律规定;日本的行政案件诉讼法中已经有了民众诉讼。即国民请求纠正国家或公共团体不符合法律的行为,并以选举人的资格或与自己在法律上利益无关的其他资格提起诉讼。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

[1]邓建芳, 苗朝霞.浅议我国行政诉权的实现[J].特区法坛,2003,(77):4-6. [2]乔继东.行政诉权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J].行政论坛,2000,(5):23-24. [3]王仰文.行政诉权保护难题的解决之道[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29-31.

[4]郭昕.行政诉权保护之浅见[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2):26-28. [5]杨玉玉.行政诉权基础理论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23):3-4. [6]刘恒.行政诉权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学术研究,1997,(1):8-9. [7]焦玉珍.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民司法,2000,(8):4-5.

1

[8]胡建淼.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方向[J].法制日报,2005,(l):5-7.

[9]应松年,杨伟东.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正初步设想[J].中国司法,2004,(4):2-3. [10]张倩.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J].法制与社会,2010,(18):9-11. [11]龚样珊.法治的理想与现实[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40-143. [12]刘靖华.行政诉讼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02-117. [13]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8-95. [14]刘宗德.宪法解释与诉讼权之保障[J].宪政时代,2005,(3):6-9. [15]左为民.诉讼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213-225. [16]薛刚凌.行政诉权研究[M].华文出版社,1999,15-35.

[17]马怀德.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5. [18]弗里德赫尔穆·胡芬.行政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3,204-209.

[19]张步红,王万华.行政诉讼法律解释与判例述评[M].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0,176-183.

[20]王名扬.外国行政诉讼制度[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152-153. [21]余凌云.行政契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15.

[2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6,51-57. [2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592-594. [24]章剑生.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55-56. [25]江必新.论行政诉讼的审查对象[M].中国法学,1993,68-75.

[26]杨解君,温晋锋.行政救济法—基本内容及评析[M].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7,152-157.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0年7月20日至7月30日阅读大量关于行政诉讼的参考文献,对于其中一些重要话题做记录,筛选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二阶段2010年8月1日至9月31日总结前一阶段的阅读内容,对行政诉权形成初步思想和见解,并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1日至10月28日研究目前行政诉权存在的问题,并在现有体制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2010年11月3日至11月25日不断修改完善,准备开题报告。 第五阶段2010年12月起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2

第六阶段2011年1月至6月不断完善,直至正式答辩。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原告行政诉权的行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制度等,并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法律语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影响和阻碍原告行政诉权行使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然而,制度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立法对阻碍原告行政诉权行使的规定进行废改乃是保障行政诉权实现的关键。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行政诉权行使的根本原因,从更深层次上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途径。首先,本文将对行政诉权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相关概念之比较明确行政诉权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其次,再分析我国现行行政立法的局限性。再次,分析比较国外一些行政诉讼制度,发现我国行政立法的不足,并大胆借鉴域外经验。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新见解,具体从二个方面完善我国行政诉权制度,即放宽行政诉讼判断标准,增加客观诉讼类型。

3

行政诉权的保护【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行政诉权的保护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来,对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回避的是,学者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指出的“原告不敢告,被告不让告,法院不愿审的行政诉讼状况,迄今未见多大改变,司法实践中行政案件的受案数低、撤诉率高、上诉率高、改判率高和申诉率高及执行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wepk5hp9a3xy6q955p40ne2d1fovz0148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