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试验
戴红光 (浦江县林业局)
浦江县现有竹林面积3.26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3.23万亩,占99.1%,毛竹林为浦江山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普遍粗放、重采轻予、过度采伐、过度挖笋,或放任自流,致使毛竹林衰败或荒芜。据调查,全县现有1.5万余亩毛竹林处于“三低”状态,即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状态,年亩均产值低于150元。为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于2002年始开展了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浦江县杭坪镇曹源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1月最冷,平均气温3.45℃,最热7月,平均气温27.5℃,全年活动积温5720.9℃,无霜期223天,年总降水量1500mm。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林地土壤为偏酸性红壤,肥力中等。毛竹林面积1435亩,自然分布在海拔470-700m处不等的山地中。由于砍竹、留竹、挖笋不讲科学,只追求眼前利益,价高多砍,价低少砍,致使毛竹林处于低产状态,平均立竹度85株/亩,平均胸径9.1cm,年产鲜笋20kg/亩、竹材330kg,年亩均收入118.9元。竹林中混生有杉木、马尾松、枫香、木荷等树种,林下植被以灌丛为主,覆盖度在80%左右。2002
1
年起实施毛竹低改技术。
二、试验方法
(一)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2002年1月在试验地内随机设计9块固定标准样地,每块样地面积20m╳30m,样地四周开浅沟和四角做好标记。试验前对样地进行每株调查,统计立竹数量、竹株度数、立竹平均胸径、新竹数量并调查上年度的竹笋产量。2005年全程记载挖笋数量,6月份开展样地调查,统计竹株度数、新竹株数及平均胸径。新竹秆量由平均胸径查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常用数表-毛竹用材重量》查出。
(二)改造技术
1、劈山除杂。2002年5月-6月劈除毛竹林内的丛生杂草,砍除林内的杂灌、藤本,间伐影响毛竹生长的杉松树,仅保留大树、风景树和对林地肥力维护效果好的落叶阔叶树,给竹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每年在梅雨之前进行劈山除草一次。施工时除把树杆和老枝清理出林地外,其余劈除的青草、杂灌的嫩枝和叶均平铺于林地内,任其腐烂,为毛竹林增加有机肥源。
2、土壤垦复。一年二次,首次安排在7月份,进行全面深翻垦复,翻土深度为30cm以上,挖除伐竹蔸、树蔸、树根和老竹鞭,为竹林地下鞭系统的生长和孕笋发竹创造条件。第二次安排在挖冬笋时节,结合挖冬笋进行浅垦,以节省劳力,深度10cm左右,尽量做到不损伤鞭芽。为防止水土流失,垦复采取头戴帽、腰扎带、脚穿鞋的全垦方式进行,即陡坡和沿山脚线8-12m区域内只割除杂灌草,不全
2
垦;竹林的半山腰留一条6-8m隔离带不全垦,山顶和山垅留一条5m的保护线不全垦。
3、施肥管理。一年施肥二次,一次是孕笋肥,在竹林芽秋季(9-10月)施笋竹专用肥50kg/亩,另一次催笋肥,即在竹笋春季地下生长到萌发出土前期(2-3月)施尿素25kg/亩。施肥以沟施方式进行,即在林地内每隔2m沿等高线开宽20cm深20cm的小沟,施入肥料后随即覆土、压实,避免肥料挥发。
4、水分管理。在8-10月份,对竹林利用水利设施进行浇水、灌溉,灌水量一般相当于20mm的降水量,在傍晚进行。水分对于竹子生长无论从何角度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毛竹笋的含水率达到90%。要使竹子正常生长,并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需要供水作保证。但对大面积竹林的水分管理,难度大,投资成本高,不易于实际操作。本试验积极创造条件,建造了10个水池对其周围的竹林推广了水分管理技术,达到了丰产、高效的目的。据对10个农户调查,浇水比不浇水,毛竹出笋量增长30%左右。
5、调整结构。一是挖笋:挖除早、后期春笋,留养部分中期壮笋,由于试验地立竹量偏低,原则上中期壮笋应多留,同时为提高竹林均匀度,禁挖空档笋;鞭笋应多埋少挖;冬笋原则上挖除。挖笋时要注意挖全笋,切忌挖半截笋和挖破笋,以保证竹笋的质量和价值,同时注意不要伤断竹鞭。(2)立竹采养:采取“存三砍四不留五”的原则,砍去部分四度竹,不留五度竹。为及早恢复竹林密度,在改造的头二年内不砍或少砍毛竹。
3
6、病虫控制。竹林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营林措施、生物控制为主要措施,严格按照森林食品的要求,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控制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三、试验结果 1、竹林结构得到改善
由表1可知,2005年竹林密度达到186株/亩,比试验前的85株/亩增加101株/亩;Ⅰ、Ⅱ、Ⅲ度竹合计占全林的85.5% ,比试验前的69.4%增加16.1个百分点;Ⅳ 度以上老竹从试验前30.6%下降到14.5%,全林竹龄结构趋向合理。
表1:试验前后竹林结构因子对比表
竹林密度
项 目
(株/亩)
(1)试验前 (2)试验后 (2)减(1)
85 186 101
Ⅰ 21.2 35.5 14.3
Ⅱ 23.5 28.5 5
Ⅲ 24.7 21.5 -3.2
Ⅳ以上 30.6 14.5 -16.1
(cm) 9.1 11.2 2.1
(Kg/亩) (Kg/亩) 20 228 208
296 1805 1509
竹林年龄结构(%)
立竹胸径 竹笋产量 新竹杆重
注:1、试验前数值为2001年数值,试验后数值为2005年数值 2、试验前笋的产量很少,调查10个农户,取最高户的竹笋产量作为统计值
2、立竹平均胸径提高
由表1可见,经过4年的集约经营,竹林平均胸径已提高到11.2cm,比试验前的9.1cm增加2.1cm。对林地观察,叶面积指数、均匀度、整齐度等也都在明显提高。
3、新竹杆重、竹笋产量大幅度增加
从表1看出,新竹杆重由2001年的296kg/亩上升到2005年度平均产量1805kg/亩,增加1509kg/亩,为试验前的6.1倍,增长率达
4
509.8%;竹笋产量也由试验前的40kg/亩提高到2005年228 kg/亩,增加208 kg/亩,是试验前的5.7倍,增长率达到520%。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从表3看出,低产毛竹林只要有较高的生产投入,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试验后的亩均经济效益1105.8元,比试验前的亩均经济效益147.6元,增加958.2元,增长649.1%;亩均净收入也试验前的118.9元提高到试验后的582.5元,增加463.6元,增长390.1%,竹林的集约经营效益非常明显。
表2:实施前后亩均投工投资情况 项目 合计 除杂 垦复 施肥 挖笋 伐竹 复合肥 尿素 计量单位 2005年 用量 金额(元) 523.3 50 75 50 114 108.3 85 41 用量 2001年 金额(元) 28.7 0 0 0 10 18.7 0 0 25元/工 25元/工 25元/工 笋价1/4计 3.0元/50kg 85元/50kg 82元/50kg 2工 3工 2工 456元 1805kg 100 50 0 0 0 20 296 0 0
表3:改造前后经济效益分析表(元/亩)
项 目 改造前(2001年) 改造后(2005年)
产 品 收 入 小 计 147.6 1105.8
生产成
竹 材 鲜 笋 本 107.6 649.8
40
纯收入
净增收入
28.7 118.9
456 523.3 582.5 463.6
注:竹材收入按0.36元/kg计,鲜笋收入按2元/kg计。
四、结论
1、低产毛竹林采取劈山除杂、土壤垦复、施肥管理、水分管理、调整结构、病虫害控制等技术措施,实施一个调整期的集约化经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