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2、 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客观地总结其成就和失误。 3、 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弊端也凸显出来,导致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那么,列宁是怎样调整政策的呢?依据又是什么呢?他的后继者又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请大家打开课本。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做好标注。
探究一:新经济政策
【活动一】读材料,结合课文思考探究:列宁为什么要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师:“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
生活必需品等。
师:小组讨论一下这种政策的利弊。 生讨论归纳,明确:利在对捍卫新生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弊在过度限制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生活,引起了人民不满,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师: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生:形势……国内战争胜利,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探索……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
【读书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下降,社会矛盾加剧。列宁经过调查,从苏俄国情出发,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
探究二:苏联的工业化
【活动二】学生自读教材,思考探究: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
1、回顾所学知识,结合教材说说沙俄、苏俄、苏联的区别。
生:沙俄就是沙皇俄国,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苏俄就是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苏联成立于1922年底,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有15个加盟共和国。
教师明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苏俄时期实行(列宁主导);工业化在苏联时期实行并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主导)。
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写并作答: 项目 英国 苏联 事件 工业革命 两个五年计划 开始时的重点部门 轻工业(棉纺织) 重工业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资金来源 殖民掠夺、举借外债 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 教师明确: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3、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有何利弊?
学生读教材回答,教师明确:利——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第聂伯河上水电站),快速实现工业化(两个一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弊——发展模式日益僵化。
探究三:农业集体化
【活动三】阅读教材并观察插图《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回答: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措施是什么?
生:粮食问题;消灭富农、建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等等。
老师明确: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公有化。损害了农民利益,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探究四:苏联模式
【活动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课文,分组讨论:
(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2)“后来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4)这个模式对苏联的影响如何? 学生讨论后分组回答:
(1)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恢复了生产,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2)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苏联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指令性计划让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4)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教师明确:苏联模式也称斯大林模式,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限制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甚至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拓展】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对新中国影响很大。学习本课后,你认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归纳】发展社会主义要依据国情;要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制定政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两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出现过再次重大转折:一是列宁时期,由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是斯大林时期,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也称“斯大林模式”。 两种政策实施的历史阶段不同,都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但是前者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而后者弊端日渐显现,挫伤了群众积极性,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美好!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