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可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开发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需求的拉动和(B )。 A、市场的推动 C、资金的支持
2、有形产品的变换过程通常也称为( B )
A.服务过程 B.生产过程 C.计划过程 D.管理过程 3、无形产品的变换过程有时称为( C )
A.管理过程 B.计划过程 C.服务过程 D.生产过程 4、( C)生产方式适用于产品体积大、结构复杂、品种数量多、批量小的企业。 A、批量 C、单件小批量
B、流水线 D、大规模定制 B、技术的推动 D、人才的支持
5、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 A )
A.产出的物理性质 B.与顾客的接触程度 C.产出质量的度量 D.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 6、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不包括( D )
A.产出要素管理 B.资源要素管理 C.环境要素管理 D.信息要素管理 7、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主要部分是( C )P
A.产品研发 B.产品设计 C.生产运营活动 D.生产系统的选择 8、运营是企业哪项活动的主要环节( B )
A.增加产值 B.创造价值 C.提高竞争力 D.增加销售额 9、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 B )
A.产品的价格 B.运营过程的结果 C.资金实力 D.行业发展前景 10、下列方法将产品生产计划中的具体产品的需求转化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是( B )。
A、粗略能力计划 C、能力需求计划 11、运营战略属于( C )
A.公司级战略 B.事业部级战略 C.职能级战略 D.作业层战略
12、决定企业新产品或新服务项目的引进、不同品种的组合,以及不同产品的生产进出策略是( A )
A.产品战略决策 B.产品组合决策 C.企业发展决策 D.企业创新决策
B、物料需求计划 D、库存计划
.专业.整理.
下载可编辑
13、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单位售价为1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00元,年固定成本为300000元,则该产品的损益平衡销售量是( B )
A.500 B.1000 C.1500 D.2000 14、提出“消除一切浪费”的是(C )生产技术 A、CRM C、JIT
15、工艺专业化的优点之一是 ( D ) A、运输路线短 C、运输成本低
B、有利于减少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D、产品品种更换有较强的适应性
B、MRP D、ERP
16、从产品的寿命周期开始直至终了一直生产的生产进出策略是( A ) A.早进晚出 B.晚进早出 C.早进早出 D.晚进晚出 17、只在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期进行生产的生产进出策略是( C ) A.早进晚出 B.晚进早出 C.早进早出 D.晚进晚出
18、(D )战略是围绕某个特定的顾客群 ( 细分市场 ) 来提供服务的,该战略指导下的每项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群体来展开。 A、差异化战略 C、市场细分
B、总成本领先战略 D、集中化
19、一个技术革新能力与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但是有较优越的制造能力、生产应变能力和销售能力的企业,通常采取的生产进出策略是( B )
A.早进早出 B.晚进晚出 C.早进晚出 D.晚进早出 20、企业从目前所从事的生产阶段进一步向生产的前一阶段发展,称为( A ) A.向后集成 B.向前集成 C.向上集成 D.横向集成
21、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在( C )期,市场需求与有关技术尚不明确,产品研发技术部门着重于改进产品的功能和特征。 A、成长 C、导入
22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是( b )。
a.自动化机器 b. 看板 c.时间测定 d.工作分析 23. 2000版ISO9000质量标准强调( a )。 a.持续改进 b.刺激需求 c.产品 d.对人的管理
.专业.整理.
B、成熟 D、开发
下载可编辑
24.敏捷制造在人力资源上的基本思想是,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d )。 a.柔性设备 b.以顾客为本 c.远程办公系统 d.人员 25、在质量屋的模型中,地下室一般表示(D ) 。 A、工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C、顾客需求和工程特征的相关矩阵 26.JIT的核心是追求( a )
a.零库存生产方式 b.柔性生产方式 c.大量产出方式 d.EOQ方式 27、戴明的质量观点“不要依赖检验来实现质量”的含义是:( C ) A、检验需要过多的检验人员,造成资源浪费 B、质量应该由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保证 C、质量首先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D、以上理解都不对
28. 敏捷制造的目的可概括为:将( b )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灵活的管理集成起来,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a. 大量 b. 柔性 c.负荷距离法 d.批量
29.大量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最大区别之一,可以说在于对( a)的开发和使用上。 a.人力资源 b.设备 c.库存 d.物料 30. ABC控制的要点是( a)。
a. 尽可能减少A类物资的库存 b. A、B、C三类物资中,应重点管理B c. 尽可能增加C类物资库存 d. A、B、C三类物资中,应重点管理C 2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是( c )
a.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 b.顾客的需求
c.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与运作系统 d.生产与运作系统 31.生产运作活动的主体是( b ) a. 各种生产设施
b. 各种社会组织
c. 企业法人
d.企业的员工
B、顾客需求 D、技术竞争能力分析
32.运作过程是一“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 d )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a. 原材料和零部件 b. 信息、设备、资金 c.劳动力 32 生产运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 b )。 a.投入
.专业.整理.
d.资源
b. 生产运作过程 c.产出 d.服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