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串讲三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作业2达标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作业2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

[考点全面练]

1.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 B.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

C.基因E2形成E1时,一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 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

解析:选D 发生基因突变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发生变化,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基因突变的方向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能产生优良性状,因此不能确定该基因突变能使代谢加快、果实变甜;突变形成的基因E1若在自然选择下能保留下来,则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若不能则相当于基因库未改变。

2.某个种群由于隐性基因d纯合时致死,该种群只有两种基因型:DD和Dd,已知基因型DD的频率为20%、Dd的频率为80%,让该种群随机交配繁殖一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后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4/7

B.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而没有发生进化 C.后代中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为3/4、1/4 D.若让该种群自交,则后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1/3

解析:选A 基因D的频率=20%+80%×1/2=60%,基因d的频率=1-60%=4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DD的频率=60%×60%=36%,Dd的频率=2×40%×60%=48%,dd个体致死,因此Dd基因型的个体占48%/(36%+48%)=4/7,基因型DD的个体占3/7;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基因D的频率为(3/7×2+4/7)/2=5/7,基因d的频率为1-5/7=2/7,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因而种群发生了进化;若让该种群自交,DD(20%)自交,后代全为DD(20%),Dd(80%)自交,后代中DD占1/4×80%=20%,Dd占2/4×80%=40%,则后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40%/(20%+20%+40%)=1/2。

3.(2017·合肥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D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杂合子(Aa)的频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群体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

4.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最多只有三对等位基因 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自由组合 D.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选D 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显示了有三对等位基因,实质上等位基因可以有很多对;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重组;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自由组合,因为它们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D和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5.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 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①②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解析:选C ①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导致基因重组;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③表示基因突变,是由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的;④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某一片段缺失或重复。图中都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都能遗传。

6.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做出合理解释的是( )

A.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雄配子致死 B.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C.该突变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

解析:选B 突变型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有1/2死亡,说明该雌性果蝇为杂合子,该突变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若含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则子代中会出现一种表现型,且不会引起雌雄个体数量的差异;如果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相关基因用D、d表示,则子代为1XX(突变型♀)∶1XX(野生型♀)∶1XY(死亡)∶1XY(野生型♂);若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则子代中会出现一种表现型,且不会引起雌雄个体数量的差异。

7.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解析:选D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使青蒿植株的基因发生不定向突变,其中可能会出现抗病和高产的突变,通过筛选就可以获得所需性状的个体;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再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可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还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和人工选择,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8.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Dd

dd

D

A.过程①所用的育种方法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B.过程④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3 C.过程⑤所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过程⑥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解析:选A 过程①所用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能提高

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过程④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2/3×1/4=1/2;过程⑤为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过程⑥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9.若在果蝇种群中,X的基因频率为80%,X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理论上XX、X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

A.2%、10% C.2%、20%

B.4%、10% D.4%、20%

B

b

bb

b

B

b

解析:选A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X的基因频率为80%,X的基因频率为20%,故卵细胞中含有X的占80%,含有X的占20%,精子中含有X的占40%,含有X的占10%,含有Y染色体的占50%,故XX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2%,XY的基因型频率为20%×50%=10%。

10.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

B.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 D.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解析:选D 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可能含有1个a基因,故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由图可知,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故只有一种矮化植株;乙突变体植株可产生含有2个a基因的配子和无a基因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存在含有4个a基因、含有2个a基因和无a基因三种矮化植株。

[热点强化练]

11.黄瓜植株中含一对等位基因E和e,其中E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e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Ee的黄瓜植株若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每代均自由传粉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4/9 B.如果每代均自由传粉直至F2,则F2植株中E基因的频率为1/2 C.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D.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e基因的频率为1/2

解析:选A 基因型为Ee的植株自由传粉得到的F1中,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4EE、

bb

b

B

b

B

b

2/4Ee、1/4ee,其中作为母本的基因型是2/3Ee和1/3ee,作为父本的基因型是1/3EE和2/3Ee,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5/9;F2植株的基因型为2/9EE、5/9Ee和2/9ee,E基因的频率为2/9+5/9×1/2=1/2;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只有基因型为Ee的植株才能自交,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e基因的频率为1/2。

12.正常果蝇(二倍体)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一只雌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中X染色体、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图示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卵原细胞可能产生正常卵细胞

D.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含有6个DNA分子

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一条X染色体移接到一条Ⅱ号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后染色体数目减少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新染色体同时与X染色体、Ⅱ号染色体联会,若后期X染色体、Ⅱ号染色体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则能够产生正常卵细胞;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含有14个DNA分子。

13.在以下几种类型生物的培育过程中:①骡子的培育过程;②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过程;④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过程。有新物种形成的是( )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没有出现新物种;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产生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出现了生殖隔离,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四倍体西瓜是一种新物种;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及黑麦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八倍体小黑麦是一种新物种;通过杂交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与亲代小麦没有生殖隔离,仍属于原来的物种,没有出现新物种。

1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自交和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频率不同 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

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X∶XX∶XY∶XY=

BB

Bb

B

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串讲三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作业2达标练

课时作业2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B.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C.基因E2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w6095smdj44s0w0d4ij47hq70zb09011t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