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
一、国家中高职衔的政策演变轨迹
1.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依据,初步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出发,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发[1999]2号),文件强调要“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了中高职衔接的步伐。
2.教育部再次强调扩大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比例,中高职
研究出现一股热潮。2002-2005年,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分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两个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人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高等职业学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组织单独的招生考试,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根据专业实际需要,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探索通过五年制高职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途径,完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过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指出,“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提出了重点发展的目标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拉开了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序幕。
3.中高职衔接通道紧缩,中职教育回归到“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本位。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07]13号)规定:从2007年起,
在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同时,下达普通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和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其中: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按不超过当年应届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并纳入当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规模;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生)按不超过当年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5%的比例安排,三年后转入高职教育阶段时应纳入当年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规模;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并纳入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规模。三个5%紧缩了中高职衔接的通道。 4.2010年,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中高职衔接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高度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紧接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出台,强调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中职升高职的限制逐渐放宽,北京、上海、广东等五个省市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展开了加大力度的中高职衔接的试点工作。
5.201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教育部于5月16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专门出台了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指导意见,各省市逐步加大力度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出台。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把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上升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随后,《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引领作用,“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这两个文件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任务指明了方向,是中高职衔接通道去除了体制上的障碍后出台的两个具有指导意义和政策指向的职业教育文件。
二、2011年各地出台中高职新政视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发展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广西近年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中职对口招生的考试科目为“2+1”,“3+2”形式中职直升高职,到2011年4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单独招生考试,再到2011年11月出台了广西将对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进行改革试点,即取消中职毕业生升高职统一考试,由招生学校 自主选拔录取。该项政策特别强调了2012年是广西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取消统一考试改革试点的第一年,各地要加强对此项试点的宣传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这项政策出台预示广西在中高职衔接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江苏、福建等地启动了中职生注册入学的免试录取工作。2012年,福建省高招录取将取消专科提前批,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上大学,高考分数不再作为“注册入学”的标准,由中职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由相关高校择优录取。 三、中高职衔接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
1.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先决条件。多年来,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属一个系统,虽然一直以来可以“对口升学”,但是由于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体制的不衔接导致运行机制的不明朗,中职教育是死胡同,高职教育是架空桥,成为无源之水,缺乏吸引力。2011年开始:教育部进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