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219个行政村,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总面积约为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
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一)、地形地貌
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海拔335-2249米 ,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万亩,海拔范围550-700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
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境内,面积万亩,海拔700-1000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万亩,海拔900-2449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
二、河流水系
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374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0%。零河,西与西安市临潼区为界畔,全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本区境内占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9公里,区境内长27公里,年径流深43毫米;赤水河,东部与华县接壤,全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公里,区内流长公里,年径流深298毫米。境内最大的水库为尤河水库,雄踞于东西两塬之间,库容2450万立方米,是渭南城区饮水的重要来源地。除此而外,南塬还有箭峪、三张等小型水库13个。
三、气侯条件
南塬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一月份平均气温-℃,七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为℃,﹥10℃的积温4454℃。塬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60毫米,80%的年份为530-600毫米,且集中分布在六、七、八三个月份,占全年
降水量的%,山区降水一般在650毫米以上,初霜期平均在十月下旬,终霜期平均在四月上旬,平均无霜期为219天,年日照时数小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阴雨、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倒春寒等。
四、土壤条件
南塬范围内的主要土壤种类为娄土、黄土性土、褐土和棕色森林土。娄土主要分布于台塬塬面地带,具有耕性良好,耐旱耐涝,适种广泛,生产水平高等优良特性;黄土性土主要分布在沟坡壕底和坡前的冲积扇上,有机质较缺,养分含量低,但经人为长期耕作,肥力在不断提高。棕色森林土、褐土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土层厚度40-5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在针阔混交林和落叶林下形成的土类,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薄、砾石多、透气透水、漏水漏肥。
五、植被状况
临渭区南塬植被资源总体较差,林业用地的总面积为 万亩,其中:有林地为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为16万亩,灌木林地为 万亩,疏林地为 万亩,宜林地为 万亩,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近几年来,随着林业工程的实施和群众爱林护林意识的增强,林区的植被总量和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增长。
六、动植物资源
南塬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南塬区现已查明的野生动物种类有150种之多,野生植物的总数量达到47种150属300多种,珍稀树种有白皮松、水曲柳等,药用植物及山野菜的野生资源量也相当丰富。
七、交通
南塬区交通条件相对便捷,主要的交通线路有西合铁路、渭兰公路、渭桥公路、渭花公路,目前从渭南城区发往塬区的主要的公交路线有四条,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60%以上。
八、经济
临渭区南塬是传统的农业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塬区群众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食用菌等,经济树种为核桃、花椒、苹果、山楂及杂果类。近年来,区政府着力推动南塬片区的核桃产业发展,全区核桃栽植总面积已突破5万亩大关,且年增长面积为5000亩以上,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养殖业主要为生猪、奶牛、奶山羊、笼养鸡。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八、人文及经济资源
临渭区南塬自然景观秀丽多姿、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境内有遐迩闻名的石鼓山,石鼓山文化底蕴深远,可追溯于秦,得名于汉武帝刘秀指石为鼓、击鼓整兵得天下的动人传说,现已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渭南八景之一的“象山霁雨”,指的是山区中部群山之巅的二郎山,相传其为周滁的居住地,当年那周滁上山射白额虎,入水斩的故事使人浮想联翩,而与之有关的箭峪,赤水等地名更是耐人寻味,还有秀龙山,天刘山、焚书台、六姑泉、塔山、华夏生态园等景点遍布南塬的各个角落,并和王顺山、兵马俑、华山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开发前景广阔,目前,石鼓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
三、产业现状及潜力
(一)种植业
1.核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核桃出口总量增大,国内需求量也增大,核桃果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广阔。对此,我区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由林业部门牵头主抓,迅速将塬区的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当地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在大王、桥南、阳郭、向阳等重点乡镇办的示范带动下,核桃产业已发展万余亩,发展规模最大的大王乡面积超过万亩大关,已成为我区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
2.香菇 由于我区经济林面积较大,冬春修剪后的枝丫材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香菇生产市场效益较好,阳郭镇灵阳等村发展香菇取得效益后,带动周边闫村镇、三张镇辖区部分村组发展香菇产业,目前,香菇年生产能力已达600万袋,产量2400 吨,年产值1500万元。
3、苹果、黄桃 我区东塬塬面光照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较丰富,适宜苹果和黄桃的生长。丰原、崇凝一带,生产的“长寿塬”牌苹果口感脆、甜,水分大,总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10万吨,产值上亿元。三张镇西洛村依托渭北产业园路易食品龙头企业,发展黄桃2000余亩,每公斤价格稳定在 元以上,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稳定的收入。
(二)、养殖业
近年来,我区加大对塬区的产业扶贫力度,以生猪、奶牛、奶山羊、土鸡蛋为主的养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奶牛主要分布在西塬三张、崇凝、阳郭等乡镇,存栏总计8000头。生猪主要分布在以丰原镇为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