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x=2 B.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人体中锗是常量元素 D.锗原子的中子数为41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一层排满应排2个电子,所以x=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2,表示原子序数为3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锗元素的部分信息图,无法获取锗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锗原子的中子数为:73﹣32=4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2分)(2017?广东)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 --- 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HCl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H2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0.(2分)(2017?广东)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
---- --- 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正确;
---- --- B、磷酸二氢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故B正确;
C、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故C正确;
D、22℃时,磷酸氢二铵的溶解度是70g,所以(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选:D.
11.(2分)(2017?广东)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 向Na2CO3溶液中滴
入酚酞溶液
B 向NaOH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
瓶气体中
溶液变红色 没有明显现象 木条熄灭
---- ×100%=41.2%,故D错误.
操作 现象 结论
Na2CO3溶液呈碱性 NaOH和盐酸
不反应 该气体一定是
CO2
---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
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A.A、 B.B、 C.C、 D.D、
【分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
B、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而不是NaOH和盐酸不反应,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D、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是因为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MnO2不能增加O2的产量,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