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某高速铁路隧道不良地质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施工用水,减少水的漫流和积水浸泡,对围岩渗水和施工用水集中归槽抽出洞外。施工是反坡,排水比较困难,在距洞口150米左右设集水井,形成多级抽水,把水及时排出洞外。风钻打眼,施工用水不好控制,就用电钻代替风钻,减少了施工用水。同时加强通风,防止潮湿空气对围岩表层的侵蚀。

4.3 岩溶地段施工

XX2号隧道隧道DK178+200、DK180+620、DK181+800处地质钻孔有溶洞,岩溶表现为弱发育。

XX3号隧道DK185+170~DK186+340段推测水位位于洞身以上,属于岩溶富水区域,易出现坍塌,突水,突泥现象。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岩溶及地下水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备足必要的排水设备和物资等资源。防排水应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岩溶处理可采取疏导、堵填、注浆加固、跨越、宣泄等措施。

4.3.1岩溶发育地段隧道施工

(1)岩溶地段隧道施工宜采用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及时优化调整设计施工方案。

(2)岩溶地段隧道施工前应加强洞外观察及围岩变形、外水压力等监测,必要时对支护结构应力、应变以及地应力进行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实施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3)岩溶发育隧道,地质预报应建立以长距离物探和钻探为主,其他物探方式为辅,红外线探测连续施测的综合预报体系。

(4)施工前应调查地表水出露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等措施处理。 (5)岩溶地段施工应结合注浆技术、采取合理可靠的超前支护体系,降低围岩的渗水量及变形量。

(6)开挖宜采用台阶法,必要时采用中隔壁法。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

. . .

.

且溶洞仅穿过隧道底部小部分断面时,可采用全断面法。爆破开挖应密布眼、少装药,渗漏水时加强观察。

(7)溶洞仅位于隧道一侧时,应先开挖该侧,待支护完成后再开挖另一侧。 (8)隧道岩溶水较大时,应采用泄水洞宣泄岩溶水,泄水洞应位于地下水来向一侧;涌水量大、涌水点多、分散、排泄通道不明显的岩溶发育地段,宜先汇集、再引排,采取辅助导坑、集水廊道结合泄水洞、行洪通道等措施处理。

4.3.2溶蚀裂隙处理

(1)无填充溶蚀裂隙地段:地下水不发育时,宜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通过,施作初期支护后应对裂隙做注浆处理;水量较小时,宜先排水、后采用超前小导管(锚杆)通过;水量较大时,应先注浆堵水再开挖施工。

(2)填充溶蚀裂隙地段:地下水不发育或水量较小时,可采用超前小导管处理,较大裂隙充填泥沙,浅埋裂隙发育地段,宜采用管棚法施工;水量较大时,应采用以疏为主,堵排结合的处理方法。排水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堵水宜采用管棚注浆堵水。

(3)开挖后隧道周边存在大面积渗漏水时,应采用径向注浆进行封堵,径向注浆的围应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0.5~1.0倍洞径;溶蚀裂隙局部有股状涌水时,可采用注浆封堵进行处理。

4.3.3溶槽溶管处理

(1)水流路径明确的溶管溶槽,应选择疏导、联通方案,不得改变地下水总的流动趋势,新建的排水暗管不应淤积泥沙。隧道边墙或地板处的小体积溶槽溶管,可在隧道边墙及底部设置盲沟、暗管、涵洞、倒虹吸、钢管疏导或小型过桥跨越;隧道顶部的溶槽溶管,可在顶部设置暗管将水引入隧道底部或采用倒虹吸跨越。

(2)掌子面前方溶槽溶管比较发育,探水孔出水量和水压较大时,应根据溶槽溶管发育位置和方向,采用局部预注浆截流和全断面预注浆封堵。

. . .

.

(3)掌子面前方探水孔流出清水、出水量不高于2.0m3/h且水压不高于0.2MPa时,隧道排水不会影响施工进度以及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时,可采用排水方案进行处理。

4.3.4溶洞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溶洞规模较大,部充填大量泥沙,并富含地下水,揭穿后可能发生突泥、涌水,应采用封闭注浆就固处理。

(2)溶洞充填含水的粉细砂或致密的粘土、砂粘土,采用渗透挤密、劈裂等注浆方法困难时,可采用置换注浆法。

(3)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予以回填封闭,并应加深、加强边墙基础。拱部以上干、空溶洞,视溶洞的岩石破碎程度可采用锚喷支护加固、注浆、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等方法处理。底板下发育的溶洞应挖除充填物,回填混凝土等;有水流动的空腔,回填不得阻断过水通道。

(4)溶洞空腔仅在隧道底部且较大较深,或者填充物松软不能承载结构物时,应加强对基底处理,基底处理可采用跨越、注浆、加固、回填、桩基等措施。

①溶洞规模较大、溶洞充填物松软,基础处理工程修建困难,或者溶洞虽小,但不得堵塞水流时,宜采用梁(边墙梁及行车梁、托梁)、支墩、板或悬臂梁承托纵梁、拱桥跨越。梁、板的两端或拱的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岩层上,并采用混凝土加固。

②基底溶洞充填物厚度小于2.0m,宜采用换填方法,换填材料选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等。

③基底溶洞充填物厚度2.0m~10.0m,宜采用注浆处理,注浆孔深入基岩。 ④基底溶洞充填物厚度超过10.0m,宜采用钻孔桩,粉喷桩等进行处理。 (5)隧道一侧遇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应加深、加强该侧的边墙基础。 (6)溶洞在隧道上方通过,溶洞的充填物无水或少量含水,应采用支顶加

. . .

.

固进行处理,支顶加固可采用支撑墙、柱、拱及嵌补等措施。

(7)勘察确定了溶洞的位置和方向的隧道,有条件时可通过地表注浆阻断岩溶水通道并加固地层的方式处理。

(8)穿越清理会造成随清随塌的大型堆积物,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堆积物。

(9)隧道结构完工后发现拱部存在较大溶腔,应压浆回填,并检查地表,必要时封填处理。

(10)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可采用迂回导坑绕过,继续隧道施工,再进行溶洞处理。

(11) 暗河段的施工,应以排为主,不得进行封堵,造成排水受阻,增大对正洞衬砌压力。

(12)二次衬砌施工后,应采用物探手段检查隧道周边环形加固层及层外围岩情况,重点检查拱部、底板、边墙5m是否存在有害空洞,隧道底部是否密实。

4.4 土石分界处

土石界面:XX2号隧道DK176+030~DK176+400、DK181+680~DK182+830段;XX3号隧道DK183+620~DK183+760、DK184+380~DK184+520及DK191+~DK191+405段为隧道洞身土石界面,土质地层或土石地层分界面附近开挖时,应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或弱爆破施工,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量测数据反馈数据分析后综合确定,并严格控制台阶长度及开挖进尺,及时封闭支护,确保安全。

当土石界面位于拱顶附近时,应结合锚杆施工或采取拱部钻探的方法核实拱顶土石界面位置,采取对应加固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4.5 洞身浅埋段施工

XX1号隧道DK166+400-DK166+560段为隧道洞身浅埋段,埋深30.6m;XX2

. . .

.

号隧道DK175+797~DK176+400、DK181+420~DK181+590、DK181+960~DK182+125段为隧道洞身浅埋段,最小埋深8m;XX3号隧道DK184+340~DK184+480及DK191+040~DK191+200段为隧道洞身浅埋段,最小埋深20m。

当隧道洞口坡面有危岩落石,采取清除、加固、拦截、遮蔽、网防护等综合整治措施,当地表涂层松散,开挖后易失稳时。采用先加固后开挖的施工方法,洞口浅埋段、偏压段施工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爆破,并加强坡面及地表的监控量测,当地表出现明显的下沉、开裂或错动时,采取加强措施。

当洞身通过浅埋段时易发生围岩失稳坍塌冒顶,施工关键在于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以及对岩层的加固,施工中采用手段包括: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分部开挖,随挖随护,密闭支撑,监控量测,适时衬砌。

(1)利用超前地质探测手段,提前预测前方围岩的松散、水量等情况。超前主要采取掌子面素描、加深炮孔、超前水平钻、TSP、地质雷达。

(2)地表调查,做好地表水的疏导,防止下渗。并在地表埋设位移沉降观测桩进行监测,了解地表沉降变形和影响围,以便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3)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临时仰拱法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开挖,采用爆破法掘进时,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以减少爆破震动对围岩的影响,按照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进行。

(4)加强小导管和管棚施做及注浆质量控制。 (5)超前中管棚施工

拱部设置Φ89×5mm的中管棚(无缝钢花管),管棚长度为10m一环,两环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3m,环向间距0.4m,每环45根。

管棚设计参数:

(1)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89mm,壁厚5mm,管棚长度为10m。 (2)管距:环向间距0.4m。

(3)外插角:钢管轴线与衬砌外缘线夹角3°~5°。

. . .

某高速铁路隧道不良地质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用水,减少水的漫流和积水浸泡,对围岩渗水和施工用水集中归槽抽出洞外。施工是反坡,排水比较困难,在距洞口150米左右设集水井,形成多级抽水,把水及时排出洞外。风钻打眼,施工用水不好控制,就用电钻代替风钻,减少了施工用水。同时加强通风,防止潮湿空气对围岩表层的侵蚀。4.3岩溶地段施工XX2号隧道隧道DK178+200、DK180+62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vxxh286r199g5n13tny9pg7z7hdvh00tc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