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陈 涛1,叶 柏2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3(034)003 【总页数】3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久痢”范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在稳定病情、预防复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笔者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系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正如《景岳全书》曰:“凡病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指出该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不慎或忧思恼怒引起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损伤肠膜脉络而发病,病本为脾肾两虚,标实为湿、痰、热、瘀、毒。罗文纪等[1]认为,凡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过度劳累,或气滞、血瘀、痰饮,皆可损伤脾胃,因此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浊内阻为标,湿邪日久可壅滞气血,化腐成疡;任光荣[2]认为本病的发病根本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脾胃居中焦,禀纳谷、腐熟、输

布、运化之功能,并具升清降浊之职。无论是外感湿热毒邪,或是嗜食肥甘,化生湿热,或是过食生冷,湿浊内蕴,郁而化热还是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皆可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气滞湿阻,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肉腐血败,内溃成疡,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混杂而下,导致本病[3]。叶柏教授认为,本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不健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油腻,辛辣厚味,湿热内蕴肠腑,与气血相搏结,气滞血瘀,脂络受损,血败肉腐,内溃成疡,即为“内疡”,其病理特点类似中医红、肿、热、痛之痈疡,正如《医略》所云:“以痢之赤白为脓血,即是痈疡之类”;“论痢之证治之理,正与痈疡机宜暗合”,以肠腑湿热为标,脾肾两虚为本,病位还可涉及肝肺二脏。

2 临床治疗

2.1 辨证论治 陈治水[4]将本病分为6型论治:大肠湿热型治以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脾胃气虚型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兼涩肠止泻,方用真人养脏汤加减;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方以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阴血亏虚型治以滋阴养血、益气健中,方用驻车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血瘀肠络型治以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张正荣[5]根据中医理论分大肠湿热、肝脾不和、脾肾两虚3型,分别采用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白术、茯苓)、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白术、防风、白芍、陈皮、柴胡、枳壳、乌梅、五味子、川芎、丹参、木香)、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附片、肉豆蔻、炮姜、党参、黄芪、仙灵脾、五味子、白术、木香、山楂)加减治疗,36例患者,治愈2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张相安[6]

将本病分为6型,脾虚夹湿型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方用肠健平(太子参、白术、炒薏苡仁、茯苓、砂仁等)加减;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化滞,方用肠清舒(白头翁、秦皮、当归、焦三仙、黄连、木香等)加减;血瘀肠络型治以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方用理肠宝(当归、赤芍、桃仁、滑石、厚朴等)加减;脾肾两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用肠怡舒(诃子、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制附子、肉桂等)加减;肝脾不和型治以疏肝健脾、调气活血、止泻止痛,方用肠舒安(焦白术、炒白芍、麦芽、黄芪、防风、柴胡等)加减;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补血化滞,方用肠谷康(当归、太子参、焦白术、生黄芪、龙眼肉、阿胶、木香等)加减。治疗69例,治愈33例,显效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9%。

2.2 专方专药 目前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认识运用固定的专方专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汪远平[7]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白花蛇舌草、五倍子、乌梅、茯苓),脓血便较甚者加云南白药0.5g(冲服);里急后重甚者加广木香、白芍;陈爱霞等[8]认为脾胃虚弱、湿热瘀阻为病机所在,气血瘀滞为本病主要病理,治当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安肠止泻汤(黄芪、炒白芍、黄连、黄柏、炒白术、生蒲黄(包煎)、炒五灵脂、木香等)治疗;叶导认为本病活动期辨证当属大肠湿热,方用芍药汤加减,组方为:赤白芍各15g,黄芩10g,葛根10g,炒薏仁30g,秦皮15g,地锦15g,黄连3g,煨木香6g,炒当归10g,仙鹤草50g,桔梗10g,炮姜3g,便血较多者,加白头翁10g,紫草15g,丹皮10g;腹痛较甚者,加徐长卿15g,延胡索10g;发热者,加金银花10g,蜀羊泉30g,鸭跖草30g;脓多血少加土茯苓30g,苦参5g。张声生[9]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临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陈涛1,叶柏2【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3【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vrpl44eb23gzju6vsv034ka295j7z00cx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