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护理理论知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护理操作技术课件理论知识整理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灭菌处理的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受到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操作前必须:

洗手, 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 无菌物品的保管

1、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2、无菌物品应置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 3、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 4、无菌物品必须注明名称、灭菌日期。 效期为1周。过期或受潮的无菌物品应 重新灭菌。 正确操作技术

1、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2、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3、手臂、无菌物品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4、未经消毒的用物、手、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5、不可跨越无菌区。

6、污染或疑有污染的物品不可使用。 7、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持物钳的种类:

1. 三叉钳 2.持物钳 3.长短、镊 持物钳的存放方法 消毒液保存

盛有消毒液(2%戊二醛)的大口容器中 钳与容器的比例为5:3

浸泡深度为钳轴节以上2-3cm; 镊的1/2 ; 一罐一钳

每周更换灭菌2次 干燥保存

使用前打开,4小时更换1次 无菌持物钳使用注意事项

取放持物钳“五不”注意事项: 1、不得从孔中取放 2、不得碰及容器口缘

3、手持钳时钳端向下,不得倒转

4、手不得触及钳(镊)的浸泡部分 5、放回容器后不得闭合钳轴 夹取无菌物品“五不”注意事项 1、不可夹取非无菌物品 2、不可夹取无菌油纱布 3、不得用于皮肤消毒及换药 4、不得到远处取物 5、污染后不得放回 无菌容器使用注意 1、容器应有标记。

2、打开容器(开盖)盖不可在容器上方翻转,手臂不可跨越; 3、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4、用钳、镊取物时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无菌包使用注意

1、无菌包打开后,包内剩余的物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 2、如果包内物品有污染或潮湿,应重新灭菌。 无菌盘使用注意: 1、手不可触及内面; 2、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3、无菌盘不可打湿; 4、4小时内使用,有效。 检查溶液内容:

(1)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 (2)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纹 (3)溶液质量:(变色、澄清度等)。 取用无菌溶液注意

1、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盖内面;

2、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中; 3、打开后保存24小时。 戴、脱手套注意:

1、戴时或脱时动作要轻。

2、戴手套时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 3、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 4、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内面。 5、如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注射给药:

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身体的不同部位,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

临床应用于需迅速产生药效时,不宜口服时,昏迷、呕吐、吞咽困难的病人 注射法 注射器 针 头 皮内注射 1ml 4~ 41/2号 皮下注射 2 ml 5~ 51/2号 肌肉注射 2 ml 、5ml 、10 ml 6~7号 视药液量而定

静脉注射 5 ml 、10ml 、20 ml 6~ 9号

50 ml 或 视药液量而定

静脉采血 2 ml 、5ml 、10 ml 6~ 16号 视药液量而定 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 注射原则

消除顾虑 摆好体位 两快一慢 特殊药物 注射前排尽空气;排气防止浪费药液。

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避开炎症、硬结、疤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皮内注射术(intradermic injection, ID)

皮内注射术是指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皮内注射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协助诊断人体对细菌或病毒的易感性 结核菌素试验 锡克氏试验 4.局部麻醉时的起始步骤 皮内注射常用部位

1.皮内试验与协助诊断 前臂掌侧下段注射

2.预防接种 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处 皮丘标准

①坚实的、圆形隆起的皮丘 ②局部皮肤变白 ③皮丘处毛孔变大 皮内注射要点:

1.禁碘:勿用碘酒消毒

2.勿深:刺入皮肤勿过深:进针角度小于5°(针尖斜面进入即可) 3.勿按:拔针勿按揉。 4.量准:注入药量要准确

若病人对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作皮内试验,应与医生联系,更换其它药物

皮下注射(H)

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

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和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注射,以及局部麻醉用药。 皮下注射常用部位与定位方法

1.注射部位选择原则 皮下组织肥厚 2.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最常用

上臂外侧、腹壁、后背、大腿前外侧 皮下注射操作重点

1.注射器与针头型号: 1~ 5ml注射器 5~6号针头 2.进针角度: 30°~40° 3.进针深度: 针梗的2/3 皮下注射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强的药物;

经常注射者,注意交替使用注射部位; 少于1ml药液者,应用1ml注射器; 注射时应避开了硬结、疤痕及感染处; 观察并评价用药疗效与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 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肌肉组织的特点: 1、肌肉内的毛细血管丰富。 2、肌肉丰厚。

3、肌层感觉神经末梢少。 4、骨骼肌活动幅度大 肌肉注射的目的:

1. 用于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2.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液量较大时

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及定位方法以及体位 ★ 臀大肌:最常用 ★ 臀中肌、臀小肌 ★ 股外侧肌群 ★ 上臂三角肌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 股外侧肌以及三角肌注射定位:

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上10cm,中部宽7.5cm 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病人手指) 肌肉注射操作要点

1.注射器与针头型号 2~5ml注射器 51/2 ~7号针头 2.消毒法 常规消毒 3.进针深度:针梗的2/3

4.注射部位应处于水平状,以便垂直进针。 三角肌肌注法常用于预防接种(乙肝疫苗),过瘦者捏起三角肌进针 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臀大肌尚未发育好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选臀中肌、臀小肌

或股外侧肌注射较好

2.不能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难以取出 3.抽吸时若见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消毒、注射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术是指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静脉注射目的:1.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是治疗急重症时

2.药物不宜口服、皮下、肌肉注射时 3.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

4.股静脉注射适宜于抢救危重病人时注入药物或置管加压输血输液

静脉注射常用部位:

四肢浅静脉

上肢 肘窝: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 腕部浅静脉 手背的浅静脉 下肢 足背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 额上静脉、眶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 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 静脉注射操作方法: (一) 选血管的方法

原则:保护血管 由远到近、先小后大、左右交替 理想血管:粗大、浅直、固定、充盈、弹性好 (二)扎止血带的方法

静脉进针点上5-6cm,拉止血带两端朝上拉紧在侧面扎紧,开口端朝近心方向; 松带时拇指、食指拿止血带两端,中指固定轻轻一拉。 (三)消毒方法

以进针点为圆心,向外螺旋消毒,棉签也随着转动。 消毒范围达到6×8cm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 针尖斜面一半在血管外,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到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太深,穿破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查对制度,排尽空气。

2. 保护血管,进针时要沉着、准确,切勿乱刺以免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增加病人痛苦。

3. 刺激性强的药液,防止漏出血管外,引起剧痛或组织坏死。 4.根据药性和病情掌握推药速度,如钙剂、强心剂应慢推。 静脉输液概念:

是利用流体静力学原理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通过输液装置,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的原理:

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静脉输液的目的: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维持血压 改善微循环 ●输入药物 治疗疾病 ●补充营养 供给能量 常用溶液

晶体液特点:

分子量小、易透过半透膜,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

葡萄糖溶液—5~10%葡萄糖

等渗电解质---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葡葡萄糖盐水

8vq5s9ly4e06i7k4fff923x6i11fyp00rs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