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正义:就是让每个人得其所得,它意味着同等的对待同类对象,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这一规律本身并不包含一切人的平等的前提而只是一种形式的规则,在其成立之初,并不与社会平等相关,只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在其基本含义中加近了结果平等也就是社会正义的内容。
2.权利:是一个政治法律术语,通常是个人宣称对其对象所拥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的地位或能力。物权即是个人法人或团体对物的排他的所有权包括处置权,而人权是指个人在政治参与、言论、结社和限制人身自由等的权利。
3.平等:
4.自由:就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或一些人)自由的(或不自由的)免除这种或那种限制(或一组限制)而这样做(或不这样做)。
5.政治思潮:是一种观念形态,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
流。政治思潮是具有理论导向作用,它对某一时代的普遍政治观念和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政治思潮作为一种社会层面的宏观的和动态的思想倾向,它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6.政治: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机关,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7.法治:法治全称是法律的统治,在实行法治的国家,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集团,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执行,并以分权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可以把法治国看作是按法律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
8.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或叫人民的统治即最终的政治决定权不依赖于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人民全体的多数,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前者指多数人直接参与政治决定的制度,后者则是公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进行决策的制度。
9.社会契约论:假定人们在原初状态下通过相互定立契约而确立基本政治原则和制定法律规则,从其三个主要代表(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理论中可见,他们都把社会政治体制看作是原初人们协议的产物,霍布斯把订约过程看成是排除主权者参与的过程,人们为了避免在像狼一样的关系中同归于尽而制定契约,因而得出了拥护君主专制的结论洛克与霍布斯的区别在于统治者参与定约,人们在定约时,只让出一部分权力而不是全部,还保留着生命、财产和自由等不可转让的权力,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人民主权式的,他认为人们在定约时把自己的全部权力都转让给共同体(即组成的国家),因此,人民是主权者。
二、简答论述 1.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
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以及知道如何促进这些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因此,社会应该赋予每个人以选择其自身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最大自由和责任,社会只能是被当作个人的集合体,每个人才是自足的实体。 (1)所有价值观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也就是由人来体验的。
(2)个人是目的的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社会只是个人目的的手段。
(3)所有的个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被当作其他人福利的手段。个人主义的这三个原则则成为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的思想精华。
2.功利主义、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1)功利主义者是经验主义者,以人的感觉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作为基本出发点,而精神的安定则是在此之上的更高的衡量指标,现代功利主义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边沁推导出个人从事经贸、拥有财产、表达与创新的自由可以促进个人功利和社会总体功利的最大化,边沁以可观察性的经验为基础,并且在数量上将其最大化,而不把对行为和政策的评估建立在纯粹主观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在这种伦理科学中,他试图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推导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了避免边沁理论的困难:即当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不一定能同时保证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密尔在《论自由》中强调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标准:即不止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又要经过恰当的措施促使总体幸福最大化。 (2)广义的理性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种广义的理性主义,它不同于狭义的理性主义(在哲学上常用唯理论相称),后者以经验论相对,认为人的知识可靠性来源是理性认识而不是感觉经验,而广义的理性主义,既包括经验论者,也包括一些唯理论者,其特点是与非理性主义相对,要求理性和逻辑思维是理论建立的基础,而不是诉诸无法论证的直觉体验。偏重于理性的理论家们(唯理论者)认为只有自明的、普遍的、先验的原则和知识才是可靠的,这种观点在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体现是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偏重于经验的理论家们(经验论者)强调知识的经验来源相当一些经验主义者是功利主义者。他们认为只有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和政策才是合法的,这就把对政治原则的判断建立在经验验证的基础上,而在方法论上,
当代自由主义者没有全盘吸收唯理论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认识论,而是比较全面的将理论推演与经验观察、演绎与归纳结合起来,如后行为主义。
3.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
(1)有机社会与历史传统。认为社会不是一种机械的东西,而是各个部分可以互换的有机体,在保守主义求助于传统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赞成从过去传下来的每一种观念,选择的依据是认为一种有益的传统是过去传下来的,但又必须符合现状,因为有益的传统把人们与过去连结起来。
(2)成见的重要性。保守主义认为理性主义的几何学的推理方式在人类事物中的应用极为有限,人们需要的是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它来自于情感、情绪与经验,这就是柏克所提倡的成见,它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智慧,在个人精神黄总的体现,保守主义指责理性主义者为所有的社会进行谋划,而不是让制度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自生自发,理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忽略亲知,看重间接知识的抽象性和一般性。
(3)权威与精英政治。保守主义批判启蒙思想家的另一个焦点是反对人民主权,崇尚权威和精英政治,保守主义在强调权威的重要性的时候是从权威与自由否认关系开始的,自由是在权威之下的自由,离开权威的自由根本不可能存在。
(4)自由与平等对立。保守主义认为平等是对自由的否定,因此反对自由主义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再分配政策,主张通过开放的社会制度解决人际差距问题,批评社会和自由主义再分配式的平等观,认为这实际上是给予某些人特权,以这种观念制定的法律是一种平均主义。
(5)财产和生命。保守主义坚持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并主张财产的权利比生命的权利更重要,生命只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是我们珍视为文明的生物基础,而对人类比兽类更有价值的东西,都与财产权相联系,保守主义因此竭力反对以国家利益为名侵犯财产权利,由此坚持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
4.保守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差异?
二战后的自由主义主要分为新自由主义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两大流派,二者之间的辩论既是自由主义理论内容页是西方政治思想界的主要辩论内容之一
(1)在方法论上,新自由主义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色彩;新自由主义主义大多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他们对积极自由的强调,对国家干预的提倡,背后都隐藏着理性主义的根据:相信人有理性能力支配自己和控制社会,保守自由主义者继承了英国自由主义的经验主义传统,他们强调理性的限度,重视经验的知识和历史的传统。
(2)在价值取向上,新自由主义一般强调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则强调消极自由;从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人格林开始,积极自由就是新自由主义主义自由观的重要特征,强调自由的积极性质,就要回答如何保障人的发展并为人的发展提供社会物质条件的问题,从而得出福利国家的结论,而这正是保守自由主义者竭力所反对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批判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
在经济主张上,新自由主义主义一般主张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捍卫自由市场秩序;二战以后,日益发展的国家干预就是在增进社会公平和促进个人自由等旗号下进行的,保守自由主义则对国家干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评,对私有制和自由市场进行了辩护,经济上揭示了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和行政效率低下
(3)在政治主张上,新自由主义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由主义则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实施后,尤其是二战后,自由主义内部关于民主问题的分歧出现了扩大的趋势,新自由主义主义者认为应该扩大民主参与以解决民主权利的形式平等和人们对政府决策的实际影响力之间的鸿沟,保守自由主义者则抱怨民主的过分发展,主张实行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去操心
5.自由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自由主义对平等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的
(1)一方面,自由主义始终强调权利的平等和形式的平等
(2)另一方面,许多自由主义者不接受实质平等的主张。自由主义对于个人平等权利的强调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就其本质而言,自由主义认为不论其出身、性别、年龄和工作,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尊严,而自由主义对平等的认同代表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根本分歧;自由主义比保守主义更多的强调平等,但不像保守主义那样强调自由,自格林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开始关注平等问题以来,自由主义的主流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一定程度的社会正义(结果平等)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财富相当丰富的西方。如果对社会中不幸者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但最近二三十年来,自由主义认为社会正义(结果平等)应该限制在最低限度。
6.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征?
(1)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不断深化,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基本观念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含义,这些政治学的基本观念,早在十七八世纪已经被人们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为推翻封建秩序而奋斗,经过几
个世纪的发展变迁,这些研究主题不断更新和深化,另外,一些西方学者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建立在理性与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结构进行反思与批判。
(2)思想流派分成各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在二战后世界对抗的格局中,除少数国家少数政党长期追随美苏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开始认识到有必要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政治思潮呈现出相互融合和趋中的走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