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抗震设计一般原则
特征码标签特征码]
现阶段,我国地基基础抗震基本情况怎么样?基本设计原则是什么?以下是我们梳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则专业建筑术语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我们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梳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一般原则基本资料,基本情况如下: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一般原则:
(1)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来说纯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较差,框架-剪力墙结构性能较好,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整体性,刚度也较大,历次地震中震害都较小。
(2)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避免楼电梯间偏置,以免产生扭转的影响。
(3)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避免产生变形集中。
第 1 页 共 4 页
(4)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分布,适应结构的地震反应要求。某一部位过强、过刚也会使其他楼层形成相对薄弱环节而导致破坏。顶层、中间楼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大空间层后,要调整刚度并采取构造加强措施。底层部分剪力墙变为框支柱或取消部分柱子后,比上层刚度消弱更为不利,应专门考虑抗震措施。
不仅主体结构,而且非结构墙体(特别是砖砌体填充墙)的不规则、不连续布置也可能引起刚度的突变。
(5)高层建筑突出屋面的塔楼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以承受高振型产生的鞭梢效应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钢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
(6)在设计上的构造上实现多道设防。如框架结构采用强弱梁设计,梁屈服后柱仍能保持稳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连梁首先屈服,然后是墙肢,框架作为第三道防线,剪力墙结构通过构造措施保证连梁先屈服,并通过空间整体性形成高次超静定等。
(7)合理设置防震缝。一般情况下宜采取高速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必须设缝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宽度。
第 2 页 共 4 页
(8)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相适应。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承载力。要从构造上采取措施防止反复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和刚度过早退化。装配式框架和大板结构必须加强节点的连接结构。
(9)保证结构有足够刚度,限制顶点和层间位移。在小震时,应防止过大位移使结构开烈、影响正常使用、中震时,应保证结构不到于严重破坏,可以修复;在强震下,结构不应发生倒塌,也不能因为位移过大而使主体结构失去稳定或基础转动过大而倾覆。
(10)构件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延性。脆性破坏指剪切、锚固和压碎等突然而无事先警告的破坏形式。设计时应保证抗剪承载力大于抗弯承载力,按强剪弱弯的方针进行配筋。为提高构件的抗剪和抗压能力,加强约束箍筋是有效措施。
(11)保证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刚度和有足够的抗滑移、抗转动能力,使整个高层建
筑成为一个稳定的体系,防止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和倾覆。
(12)减轻结构自重,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的作用。
第 3 页 共 4 页
更多关于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基处理方法等相关内容,敬请关注建筑知识专栏。 ,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