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2页精编精排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NaNO3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①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

1.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 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2.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26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

??”连接。 将左右两边用“??[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

点燃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

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1 硝酸 烧碱 大理石 2 硫酸 纯碱 胆矾 3 盐酸 苛性钠 纯碱 4 酸式硫酸钠 碱式碳酸铜 蓝矾 5 氢硫酸 消石灰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Ca(OH)2]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

27

的习题复习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和转化过程。 答案:D

[例2](06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解析:准确理解分子的含义。 答案:A

[例3] (北京海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也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 C.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任何离子中所带的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对元素中各种粒子的相互关系应准确掌握。 答案:C

28

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空气和水的比较 表1 空气和水的比较 物质类别 混合物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物质组成 CO2占0.03%,H2O占0.03%等 (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红磷在空气里燃烧 组 成 测 定 实 验 1/5 结论:(1)O2占空气体积的1/5 (2)红磷燃烧产物是P2O5 (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方程式:4P+O2点燃空气 纯净物 水 宏观:氢、氧元素组成 微观: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的 实验过程:电解水 方程式:2H2O通电2P2O5 2H2↑+O2↑ 现象:黄白色黄、热、白烟,水面约上升现象:接正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接负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可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结论:(1)水由H、O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一个O原子构成;(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污 染 与 防 治

污染源 污染物 防治 保护 矿物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 粉尘、气体(SO2、CO、NO2) 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施加农药、化肥的水的排放 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生活污水 加强对水质的检测;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9

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 表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 氧气(O2) 氢气(H2) 通常状况下: 物理 性质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二氧化碳(CO2)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加压、冷却易变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重; 气轻; 难溶于水;熔、沸点很低。 难溶于水;熔、沸点很低。 成无色液体和雪状固体——干 冰。干冰可直接气化。 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不助呼吸;跟水反应;跟碱液反应。 化学 性质 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非金属、金属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可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电解水;分离水煤气;天然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活泼金属和稀酸反应: Zn+2HCl=ZnCl2+H2↑ 工业 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 高温煅烧石灰石。 ?原 2KMnO4K2MnO4+MnO2+O2↑ 理 2KClO3MnO22KCl+3O2↑ ?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CaCO3+2HCl=CaCl2+CO2↑+H2O 制 法 实 验 室 制 法 收集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 用途

30

装 置 固体+固体气体 块状固体+液体→气体 启普发生器 块状固体+液体→气体 启普发生器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点燃,火焰呈淡蓝色,不纯时有爆鸣声。 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 向上排空气法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灭火剂;致冷剂;人工降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供给呼吸;气割气焊;炼钢;液氧炸药等。 料;生产盐酸;冶炼金属等。 化工原料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2页精编精排版) 

5.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vd2l96xsf7yqpo85nc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