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雨霖铃》教案
所属课程:高中语文所属专业:高中语文授课课时:设 计 人:郭庆工作单位:张家口蔚县西合营中学
(必修四)
课时
1 雨霖铃
----蔚县西合营中学郭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在整个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这首词,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宋词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学
品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虚实结合、白描的艺术效果。
(2)教学难点:分析词的意象,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 ,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力能
了解柳永其人,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过程和方法
分析词的意象,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 ,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理解虚实结合、白描的艺术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虚实结合、白描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分析词的意象,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 ,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诗词的分析鉴赏一直是学习的难点,我所教的学生属于中等水平且在考试中对具体题目的分析能力较低,针对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分析题目极为常见。我设计了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生自己动脑思考。虽然既动脑又合作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针对考试的考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四、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柳永、李清照),上节课我们学习到的柳词的独特表现手法是什么?(明确:点染手法)提到柳永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词人简介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代表作《雨霖铃》。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宋初词人多做小令,柳永是长调的倡导者。作品以白描见长,吸收口语入词,通俗易懂。当时传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流行。 (三)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四) 听读,诵读点拨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首先,要读准字音;
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 再次,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 最后,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五)鉴赏诗词 1、分析上阕
1)学生自读,找出上阕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