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 第1 题: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2 题: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3 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第4 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第5 题: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第6 题: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第7 题: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 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 B. 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 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 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第8 题: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第9 题: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第10 题: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 第11 题: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
第12 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X 第13 题: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 X 第14 题:内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X
第15 题: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常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X 第16 题: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只能存在于共性之中。X
第17 题: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X
第18 题: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X
第19 题: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20 题: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X
第五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
第1 题: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
B. 把上帝当做了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 C. 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第2 题:“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A. 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 空间的无限性 D. 时间的无限性
第3 题: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 A. 实践的主体 B. 实践的客体 C. 实践的对象 D. 实践的中介
第4 题: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
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 A. 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B. 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 C.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 D. 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
第5 题: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减少,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是 A. 世界是多样性 B. 世界是统一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一切从实用出发
第6 题:专家指出,如果春季前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于地表干燥、土质疏松,这样就为形成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大量沙尘源,当西伯利亚冷空气爆发形成大风时,空气对流形成强风垂直切变产生上升流运动,强迫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形成沙尘暴天气。此外,他们专家强调沙尘暴的形成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这说明 A. 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B. 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能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