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第8 题: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第9 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第10 题: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
第11 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V 第12 题: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V
第13 题: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V
第14 题: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V 第15 题: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V
第16 题: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V
第17 题: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V
第18 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V
第19 题: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第20 题: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V
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
第1 题: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第2 题: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第3 题: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第4 题: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 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第5 题:\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第6 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7 题: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第8 题: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第9 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第10 题: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
第11 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V 第12 题: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V 第13 题: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V
第14 题: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V 第15 题: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V
第16 题: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V
第17 题: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V
第18 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V
第19 题: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第20 题: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