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材多用之轼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东坡连根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方方《喜欢东坡》
一、考场作文中的运用
[例文1]
我们一直都拼搏在充满坎坷的小径,为了平稳,为了安全,我们需要一把坚强的拐杖。它不需要多么华丽多姿,只需要在我们迷茫的时候能引领我们前进。正如“竹杖芒鞋”的轼,他并不在乎雨的瓢泼,只因为他手中有把拐杖。在轼的精神世界亦有一把坚强的拐杖,正是这把拐杖的存在才能使他走完这命途多舛的人生。
一把坚强的拐杖,使得我们的拼搏之路不再坎坷,让我们到达胜利的终点。
——资阳《拐杖》
[例文2]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感悟可敬的生命。文天祥告诉我,当你跌落人生低谷时,没关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轼告诉我,当你心充满阴霾时,无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白告诉我,当你满心惆怅时,笑一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束曙光照耀着你,如风如雨,让你升起心中的太阳,感悟自己可敬的生命。
——潍坊《我心中的太阳》 [例文3]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全国甲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例文4]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白同,识比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倚杖听江声”,在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所以,我们应该忘记别人的嘲讽,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样;原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如原谅天有晴有阴一样。我们要记住初生婴儿的第一次笑容,我们要记住八旬老人没牙的掩笑……
.
.
那阵风吹过,吹走了,吹走了失败痛苦;那阵风吹过,吹过后,铭记住,铭记住了美好快乐!
——全国丙卷 《忘记与铭记》
[例文5]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高傲的头颅低下。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不屈。
——卷《纪念》
[例文6] 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大学士。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例文7] 卷: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例文8]
亲情不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长长牵挂,它也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叹,是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伦之乐……
二、诗词名句
1、写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2、写西湖美景,怡然自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3、写暮春时节芳草连天,洒脱豁达: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4、写被贬的悲愤孤独: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定惠院寓居作》) 5、写时光飞逝,顺适自然的态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
.
6、写对亡妻深切的悼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写坎坷崎岖的仕宦经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自题金山寺画像》) 8、贬到,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此心安处是吾乡”。贬到,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三、素材活用
(一)生平事迹 1、名震京都
轼于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嘉祐元年(1056年),洵带着21岁的轼,19岁的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在策论中,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欧阳修对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预言“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运用】
2、仕宦风云
熙宁四年(1071景在皇帝跟前说轼的过失。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派往任通判,在任上革新除弊,修建堤,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年),轼43岁,调任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包藏祸心”,一时间朝廷一片倒之声。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新党们非要置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今黄冈)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受当地官员监视。 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乌台诗案这一巨大
.
.
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轼到任后,心情郁闷,寻求解脱,曾多次到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1085年,宋哲宗即位,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但是,当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遭诬告陷害,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见谅于旧党,再度自求外调。
1097年,年已62岁的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岛。据说在宋朝,放逐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从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人们一直把轼看作是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在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运用】
(二)真题回放 1、15年中考作文题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2、16年四调作文题
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或校名,请以化名
.
. 代替。
3、16年元调作文题
大雨倾盆而下,悟远坐在禅院里想起自己屡遭挫折,不免黯然神伤。师傅见状对他说:“悟远,雨有声吗?”
悟远说:“当然有了,师傅,你听这雨声。噼里啪啦的,多壮观呀!”
师傅回答“不,你错了,雨本没有声。当它落下来的时候,遭遇了阻挡,砸在了屋檐上,砸在了雨棚上,才反弹出的有力的声音。所以,你听到的水是雨声,而是雨遇到了阻挡后发出的声音。”
悟远听后,豁然开朗:“师傅,我明白了。只有遭遇挫折,才会出掷地有声的回响。”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四、补充材料
轼的人格精神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大文豪之一。他多才多艺。他的词,名篇众多,脍炙人口,汪洋恣肆,清新豪健,自开豪放一派。同时,他的书法,他的画,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他的一生坎坷,一直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并深受两党的排挤,饱尝宦海沉浮,但是,他几次大起大落却始终永打不倒。这是与他独特的人格精神分不开的。他的人格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他的性格正直而又乐观、旷达、超然。
他,就是轼——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豪放的词家,一个超脱的文人,一个潇洒的人间过客,一个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生大师。
儒家讲求入世,轼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在已经“鬓微霜”的年龄,仍发出“又何妨”的呐喊,强烈的入世精神表露无遗。他会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壮志未酬,功业无成,失望至极,更从反面表现了轼的强烈的进取精神。他忧国忧民,为民做事,同时直而不随,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