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实例
分析 接口是基于HTTP协议的,那么说白了,就是发起HTTP请求就行了,对于Python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直接使用requests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任务。 架构 整个框架是比较小的,涉及的东西也比较少,只要分清楚几个模块的功能就行了。
上面是一个接口测试的完整流程。只要一步一步的走下来就行了,并不是很难。 数据源 数据源我使用的是JSON来保存,当然,比较广泛的是使用Excel来保存,用JSON来保存是因为JSON用起来比较方便,懒得去读取Excel了,Python对JSON的支持是非常友好的。当然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单独推送消息\,\单独推送消息\,\,\,\,\,\测试测试\,\豆豆豆\,\,\,\\,\ 示例如上面代码所示,可以根据个人的业务需要进行调整。 发送请求 发送请求就很简单了,用requests模块,然后从JSON中读取发送的参数,post、get或者其他。由于要生成测试报告,那么发送的数据需要做一下记录,我选择用txt文本来作为记录的容器。f = file(\sendData(testData, num):payload = {}# 从json中获取发送参数for x in
testData[num]['InputArg'].items():payload[x[0]] = x[1]with open('leftside.txt', 'a+') as f:f.write(testData[num]['TestId'])f.write('-')f.write(testData[num]['Title'])f.write('n')# 发送请求data = requests.get(testData[num]['Url'], params=payload)r = data.json() 接受
1 / 1
返回 由于我们是需要生成测试报告的,那么返回的数据我们先需要进行一次存储,可以选择用数据库存储,但是我觉得数据库存储太麻烦了,只要用txt文本作为存储容器即可。with open('rightside.txt', 'a+') as rs:rs.write('发送数据')rs.write('|')rs.write('标题:'+testData[num]['Title'])rs.write('|')rs.write('发送方式:'+testData[num]['Method'])rs.write('|')rs.write('案例描述:'+testData[num]['Desc'])rs.write('|')rs.write('发送地址:'+testData[num]['Url'])rs.write('|')rs.write('发送参
数:'+str(payload).decode(\,
\ 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我使用的是全等于判定。因为我们的接口只需要这样处理就行了,如果有需要,可以写成正则判定。with open('result.txt', 'a+') as rst:rst.write('返回数据')rst.write('|')for x, y in r.items():rst.write(' : '.join([x, y]))rst.write('|')# 写测试结果try:if cmp(r, testData[num]['Result']) == 0:rst.write('pass')else:rst.write('fail')except
Exception:rst.write('no except result')rst.write('n') 我这里结果有3种,成功、失败或者没结果。结果的设置就看自己的定义了。 生成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一个重头戏,由于我发送数据、返回数据和结果都是用txt文本存储,那么每次使用a+模式新增,会让结果越来越多,而且检查起来非常蛋疼。 我的处理方式是每次测试完毕之后,用Python读取txt文本中的数据,然后使用Django动态生成一个结果,然后再使用requests抓取这个网页,保存在Report文件夹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