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第四节 翻译断句冲关能力提升试题 新人教版(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4节 翻译断句

一、专题过关

1.(2013·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 民 之 所 利 而 利 之 斯 不 亦 惠 而 不 费 乎 择 可 劳 而 劳 之 又 谁 怨 欲 仁 而 得 仁 又 焉 贪 君 子 无 众 寡 无 小 大 无 敢 慢 斯 不 亦 泰 而 不 骄 乎

(《论语·尧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此短文,大致了解整个语段的内容。其次,借助“之”“乎”“又”“斯”等标志词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再次,注意文中有几个相同句式,如: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这样就可以顺利得出正确答案了。

答案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参考译文

顺应百姓的要求让百姓去做对他们有益的事,这不就是施与百姓恩惠却又不必消耗任何费用吗?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他们去做,又有谁会抱怨呢?想要仁义就得到了仁义,又有什么可贪图的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这不也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2.(2013·江苏)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句式的对应关系和特殊虚词断句的能力。断句时先通读画线部分疏通大意。从中不难看出“贵诈力”与“贱仁义”相对,“先”与“后”相对,“富者”与“贫者”相对,“国强”与“弱国”相对,这些词语领起的句子构成四组对比句。 答案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

1

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参考译文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谋划,通过对物价贵贱的控制,开发山海资源物产,使得诸侯前来朝拜,凭借小小的齐国,显赫地成就了霸主的名声。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开发土地资源,使魏文侯成为强有力的国君。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之间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使他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延续到秦,最终使海内统一。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为……所:表被动。啮:咬。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首:自首。罪:用作动词,请罪。“犹惧不免”是被动句。(2)以:认为。为、见:均表被动。是以:因此。戚:忧愁,悲哀。(3)俄而:不久。以:介词,把。闻: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尚啮:被动句。县:通“悬”。 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曹冲说:“你在家里等待三天到中午的时候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了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一样,装出内心不快活的样子,看上去愁眉苦脸的。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现在,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曹操说:“这只不过是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烦恼。”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对这

2

件事丝毫不加追究。

4.将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

【注】 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津】 (1)相,辅助;其,大概;爱,吝啬;华,使动用法。(2)“粗”“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使动用法;“无乃……乎”,固定结构;“不闻以妾与马”后承前省略“为国华”。

答案 (1)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

(2)别人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吗?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关木匠传 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唆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梴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

3

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D [竟: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德:感激 直:价值 度:估计 竟:竟然

C [A项副词,于是,才/副词,却,竟然。B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C项均为介词,替。D项介词,把/连词,表原因。]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 )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4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 C.②④⑤

B.①④⑥ D.②⑤⑥

D [③表现的是霍氏的恐惧与担心。④说的是周家起诉了霍氏,并未涉及廷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廷福与佣工的儿子喝酒,致使佣工的儿子大醉,无意之中帮助袁氏家族赢了官司。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帮助廷福减轻罪刑,但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和不明大义的乡人,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A [关廷福之所以与佣工的儿子喝酒是因为他想借此延误佣工儿子出庭作证的时间。]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

(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3)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罪了,哪里值得称道?” 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的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

5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第四节 翻译断句冲关能力提升试题 新人教版(1)

第4节翻译断句一、专题过关1.(2013·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uyj22rurd0weks4q8jb3z01x0bvw200n4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