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仿佛很“散漫”,容
易满足于一知半解、星星点点。特别是成年人,急于掌握专业,无心留恋于文化基础。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大学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很多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历史、时代、作家、作品等等,都需要尽可能多多记住,以便于在头脑中绘制一张丰富多彩的文化地图,它不是*
一知半解的。
学习“中国文学史概述” 记住“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为了大致了解中国的文学史,大致了解五十几位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大学语文》教材在《附录》中撰写了“中国文学史概述”,编制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这两篇虽然是《附录》,但还是要学习的(虽然不一定要做笔记)。“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中国文学史概述”不仅有助于直接深入了解其中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家和作品,对提高考试成绩,提高一般文化素质也是有帮助的。
记住入选作家的生平经历等情况
《大学语文》共收57位作家,65篇作品。其中57位作家都有300 字到500
字的简要介绍,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风格流派、艺术特点、历史地位、作品文集等。它们都是了解作家的必要资料,也是分析作品的参考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考试题中常有,应该强迫自己记住。记住的方法可以用红笔在介绍中划线,也可以花费一点时间做更简要的笔记,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主要方面,如业绩、贡献、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流派、影响等记住。
努力学习古代汉语知识
《大学语文》教材共收古文作品(包括诗词、曲赋、小说)43篇,约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这43篇的字、词、句的注释比较详细,是为了适应自学考生的实际水平和便于“无师自通”而特意编辑的。对这些注释,可以根据自己的陌生程度和试题常见,为阅读常用的字词句进行笔录,便于重点复习。此外还有两个材料值得注意,一个是课文后面《思考与练习》中有关虚词的比较用法,一个是教材后边《附录》中“中国古代汉语语法常识”。这两个材料收词不多,而且举例一般出自《大学语文》,有助于复习。前者可以集中摘录下来,后者不妨用书而不必摘录。
强记名言名句背熟10篇重点诗歌
《大学语文》65篇,几乎篇篇都有名言名句。名言是文章中的一段话,往往语意畅达,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名言、名句、名段,考生应该记住,或应该记住大意。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10篇诗歌,最好抄成卡片,随时随地复习。 认真阅读作品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一是重在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二是重在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学习前人优秀思想道德传统和表达技巧;再者是在前述两者的基础上练习写作,提高表达和应用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其次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来进行;再次是联系时代历史背景来进行,等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起来运用。
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届试题 提高应查能力
为了《大学语文》的自学和考试,还要仔细研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揣摸历届的试题。考试大纲概括地叙述了自学考试的方向,具体地例举了课程的自学考试内容,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标准等等,都有明确规定,是自学《大学语文》课程的依据。它十年如一日,保持稳定,应该经常放在案前以备随时参考。历届《大学语文》试题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制的,形态上也维持不变。考生通过对历届试题的研究,可以揣摸考试的标准、熟悉考试的题型、了解考试的范围、研究考试的内容、掌握答题方式。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大致有如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和文体知识。二、多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语言知识。三、填空题。它的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要求背诵的诗词。四、词语解释题。主要是古代文词语,也有近代文词语。五、古文翻译题。六、简答题,一般是考察课文分析。七、简析题,一般也是课文分析,主要是精读课文。八、作文。
了解这些试题,我们就可以掌握学习和考试的主动权。
自考《大学语文》全书四种文体课文要点精析
综述: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篇章结构简介
大学语文(四学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汉语言文学专科除外)的公共必考课,是为提高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水平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的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大学语文》共分为五部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和附录(由于考试范围仅限于前四部分,本课件不再讨论附录部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
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能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能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至清,历代留存至今的诗歌(包括词曲)数以万计,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材选录了20首诗词(以古代诗词为主),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切实理会诗歌的情感内容、抒情方式及艺术特点。对于诗词部分,考生应能熟读或背诵;应能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应能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总之,以上四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以进一步提高考生的语文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综述: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篇章结构简介
大学语文(四学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汉语言文学专科除外)的公共必考课,是为提高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水平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的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大学语文》共分为五部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和附录(由于考试范围仅限于前四部分,本课件不再讨论附录部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