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语 文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7页,第Ⅰ卷8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 ~ 3题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拯救世界、改造世界,深刻地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 )。《流浪地球》看似 ,实则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 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 的宇宙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马当先 养精蓄锐 千变万化 一望无际
B.异军突起 厚积薄发 日新月异 广袤无垠 C.异军突起 养精蓄锐 千变万化 一望无际 D.一马当先 厚积薄发 日新月异 广袤无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的思考 B.它用中国智慧选择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深刻地作思考 C.它用中国智慧选择拯救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的思考 D.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拯救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深刻地作思考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文学艺术也不例外 B.文学艺术离不开土壤的生长,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C.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D.科幻电影离不开土壤的生长,文学艺术也不例外
4.根据上下文内容,结合对联的相关知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下联,最恰当 的一项是( )
钱钟书先生,吴宓称赞其“才情学识兼具, ① ”;学界称其“中国博学鸿儒, ② ”;世人惊其“大师风华绝代, ③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亦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篇》,先生的作品都一次又一次地让国人惊讶,让世界感叹。 A.① 天才卓尔不群 C.① 新旧中西俱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 7题。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病”……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年人遭遇的许多上网风险之首。
“无根据的事例+不严谨的论述+不科学的结论”—— 类似谣言文章存在不少破绽,为何却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它们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的实验,让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些“营销号”正是凭借这点,先博取广泛关注,再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绿色食品、
② 当代文化昆仑 ② 天才卓尔不群
③ 新旧中西俱通 ③ 当代文化昆仑 ③ 天才卓尔不群
B.① 天才卓尔不群 ② 新旧中西俱通 ③ 当代文化昆仑 D.① 新旧中西俱通 ② 当代文化昆仑
特效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造谣言成了一门生意。
“赶紧转给亲朋好友“不转就会如何如何”之类是谣言文章惯用的套路。在这种诱导下,老年人本着“利他”的初衷转发,不知不觉中成了谣言的二传手。由此观之,谣言在老年人朋友圈的扩散,既是科学素养问题,也跟社会心理有关。“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谣言实现病毒式传播,甚至让一些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正因此,一些网友感叹,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过了各种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其实,靠“躲”解决不了问题。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走进网络新世界的父母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应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提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人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打消疑虑、安定人心,还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供给。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有责任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把“银发族”渴求的信息送到他们身边。此外,网络平台也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群
策群力、多措并举,我们就能帮助老年人摆脱网络谣言的侵扰,走进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原载《人民日报》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人。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的方式。
C.对于谣言,如果听之信之将会遗患无穷;不久之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成为了老年人上网风险之首。
D.不少年轻人在使用微信时都有收到长辈们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文章的经历,有的文章看标题就不靠谱。
6.下列内容不属于“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原因的一项是( )
A.制谣者抓住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运用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准确”
的数据和“客观”的实验,让老人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
B.年轻人没有给予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关爱,没有提醒老人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C.老年人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人谣言陷阱的
重要原因。
D.“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这
种社会心理推动了谣言病毒式传播。
7.作为使老人们免受网络谣言侵害的举措,下列表述不准确一项是( )
A.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 灵活的沟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