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制作公共场所文明宣传片。可制作一部约10分钟的高质量的公共场所文明宣传片,在飞机、列车、汽车、轮船及景区景点滚动播出,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文明的教育。
13.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把道德建设、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提高自身修养,在日常小事中提高自己的约束力。
14.建立奖惩制度。对公共场所文明行为中做得好的典型要进行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出现恶劣不文明行为的团体或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及惩罚。 七、总结
可以说:中国民族性变迁在实际地发生着;这个变迁经常是从“身边”开始;“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同时存在着;“身边不文明”更值得重视;社会文明将随着公民社会之完善与成熟而占据重要位置。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太合理的大国里,要求人人事事都没有“身边不文明”表现,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国度生活规则的“尊严线”是必须恪守的,不因“身边不文明”而丧失人格尊严和民族尊严;公共参与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综合性要素,是应当着力倡导的人性的呼喊。
对于国人的公共毛病,我们不可以说,这是中国人与生俱有、改不掉的“生性”,但又可以说也应当说,这是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长期不够全面、不够健康甚至有某种畸形,进而影响着精神生活的不够全面、不够健康甚至畸形;长期缺乏良好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教育也影响人们的社会文明素养不足;而我国不到1/4世纪赢得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某种生活富有、职业流动领域迅速扩大、旅游观光机会迅速增多,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流动到国外发展,这对于我们,是新颖的,又是缺乏应对知识和应对经验的,也缺乏心理准备和行为准备。 从跟踪调查结果看,人们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直接依赖于市民与管理,市民文明与管理文明协同,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内部力量,并且是可期待的力量。一方面,调查结果让我们相信社会文明“自觉群体”的存在和他们的身体力行效应,同时相信“自觉管理”的完善、负责及其感召力;“自觉群体”体现了社会
文明所需要的“社会意志”,而“自觉管理”则体现社会文明所需要的“社会权威”。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