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设施也越来越复杂,由复杂而生的脆弱及潜伏的危机愈加显而易见,所以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城市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过去与现阶段关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和研究进行一一总结和概述。
关键字: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法、评估 1. 前言
1.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城市中聚集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迅速增加,现代城市建筑物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发展;各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星罗棋布,向管道化、网络化、功能复杂化发展;社区、校园、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地铁等许许多多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城市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物质;由于分布广泛、空间狭窄,并且缺少规划、管理不善、致使各类意外事故屡屡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事故和灾害像瘟疫一样吞噬着城市的一切,造成城市严峻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因此,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事故灾害进行风险分析;并对城市公共安全相关因素及其指标体系进行划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分评估,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的风险管理,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达到控制减少甚至消除城市事故灾害的目的。 1.2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城市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倡导安全社区已成为国际趋势。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意义在于克服人类在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减少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保护经济和维持社会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1.3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步骤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辨识 2.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自工道城公公公城恐2.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辨识然业路 市共共共市怖灾事交建基场卫生袭费南多·拉米雷斯等(20XX)通过对波哥大首都区风险管理规划框架的研究,害故通筑础所生态击事事设事事环与提出了灾难风险管理规划的原则、概念模型及其结构框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件件施件件境破事破坏套富于实用性的概念及操作方法。胡树华等(件20XX)提出将城市安全划分为五坏事大方面: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并采用模糊层件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风险分析。LewisM.Branscomb等(20XX)提出城市安全涉及三类灾害:自然灾害、人为技术事故、恐怖破坏。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李彤(20XX)根据发生机理和过程,认为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 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叶茂威、金勤献(20XX)通过收集整理城市公共区域的事故资料,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将风险辨识结果归结为4类主要的风险类型,即人群聚集风险、建筑物结构风险、管理类风险和火灾类风险。选择变更分析和屏障分析两种方法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典型事故诱因、发生、发展及伤害全过程的认识。
(1)城市工业事故,主要对象为城市中的生产、使用和贮存有毒有害、易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可持续发展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燃易爆的物质和能量的工业设备、设施、场所。目前,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在化工行业陈金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王志荣,王睿,蒋军成分析了现有各类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拟分析思想的事故后果分析方法,选取伤害范围分析法和模拟预测模型对工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工程项目,得到了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各种事故伤害影响范围以及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吴宗之,多英全,魏利军,关磊(20XX)介绍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网格差分的风险计算模型,给出了定量风险评价的程序,开发了个人风险的计算软件,提出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并在某油气库区风险评价与安全规划中实际应用。通过分析计算,给出了该区域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分布图和社会风险(F-N)曲线。该方法为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规划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及其他灾害领域的安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吴宗之等(20XX)从风险管理角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论述,提出了基于本质安全思想的工业事故综合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
(2)城市公共场所,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码头、商务中心、超市和商场等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牛晓霞、刘茂、朱坦(20XX)在对车站、机场、港口等旅客站点火灾风险因数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火灾风险定量管理模型;对火灾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李剑峰、刘茂、冉丽君(20XX)从个人风险的基本定义出发,在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人群聚集个人风险的数学模型。以公共场所的部分事故统计资料为参考数据,估算出了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个人风险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并通过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与国外普遍采用的个人风险标准进行对比,给出了一般公共场所个人风险的推荐值。陈志芬、陈晋、黄崇福、谭明艳(20XX)以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为基础,考虑大型公共场所自身的建筑特点和使用特点,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组合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并根据因果分析图中各基本事件与顶事件的关系以及各基本事件的统计频率值,确定指标权重,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孙喜光、丁辉(20XX)针对风险调查的结果,主要包括威胁分析和弱点分析,利用FTA(故障树)和ATA(攻击树);在风险评价中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调查和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得到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安全状况。王振(20XX)在对以往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应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机制PMCDT模型;提出了受力时间及致死阙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起事故现场中的人群密度分布函数;建立了平坦地面及台阶上发生拥挤事故的受力模型;并针对具体场景对事故持续时间、伤亡范围及伤亡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事故后果的定量模型。隗乔(20XX)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城市中心区消防灾害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获得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数据对风与火灾、烟气蔓延的规律进行了关联分析,建立了风险态势模型,绘制出了风险态势区域,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以常态管理为主题,多种城市管理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应急体系的方法。
(3)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中的水、电、气、热、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地铁、轻轨交通等设施。张淼等(20XX)提出了电力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估与对策。康荣学等(20XX)研究提出了国内外CNG加气站的一般组成结构并指出了加气站易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及采用CNG加气站事故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方法对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周景等(20XX),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构造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模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型,对电网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曲丹等(20XX)从功能安全角度出发,阐述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的内涵;以全寿命周期理念为指导,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演绎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的城市防灾基础设施系统功能安全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提出构建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一体化模式的思路。
(4)城市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台风等灾害始终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易立新、陈世杰、王晓荣、郭家伟(20XX)在对廊坊市进行灾害识别和财产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等级划分法和减灾措施优先级评分法等,对廊坊市的各自然灾害种类进行了风险评估。李锋等(20XX)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沙尘暴灾害风险的概念,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沙尘暴灾害风险构成;根据其风险构成特点初步研究了这三个方面的风险评估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在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意义。赵晓林等(20XX)探讨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逻辑组成,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灾害体易发性、承灾体易损性、这两者耦合关系评估的结构组成。(5)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命脉的城市道路交通的事故率、死亡率始终是最高的。赵学刚(20XX)应用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理论安全心理学理论行为理论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文化的定义、系统模型及系统的逻辑关系运行机制承载和作用形式等内容。杨天军(20XX)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采用基础数据、交通安全管理、公众安全评价3个方面共13项指标组成的面向城市交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集,构建了基于BP(ErrorBackPropagation,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结合算例详细分析了其计算方法。田玉国(20XX)总结分析了英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科学的道路规划网络,清晰的道路语言,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前瞻的事故预防体系,健全的机动车管理制度,高效的停车管理措施,畅通的公路交通动脉,严格的执勤执法。在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