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新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是实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纽带和桥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成功实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教师应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实施者
新课程的非同寻常之处就是充分调动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方位和主动地介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对新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这标志着教师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独到理解和有机结合鲜活地融入到新课程的生成中去.当前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师要自觉深入地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进而优化自身
的课程理论素养.如果没有对课程理论学习、研究的高度自觉性,就不可能有课程实践的改革创新.
2.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新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就课程的既定内容而言,教师有责
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相宜的“裁剪”,从“教好教科书”转向“用好教科书”.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等诸方面,设计出供学生选择的不同模块.做到以人为本,有的放矢,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性、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3. 新课程是以开放型、生动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价
值观,切实改善和优化每节数学课的教学流程,想方设法力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充满数学学习的生机和活力,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师应有综合各学科的能力
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标准》开篇便指出:“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新课程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研究,就必须具备将多学科知识综合起来的能力.因为此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而可能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在一起.作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相反应特别重视.实际上,由于这类问题体现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直接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而且要努力提高数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能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信息,果断地筛选信息,正确地评估信息,自如地交流信息和独创地应用信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进一步重视,原来埋藏在“冰山”下的各种问题信息就可能就一一暴露出来,特别是课堂上突然显现的一些思维火花,教师也要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能认为跟原来的教学设计不符而一棍子打死;即使出现一些错误的信息,也要发现错误信息里所含的一些合理成分.这是以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为前提条件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新课程提出“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数学教师的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数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程的“传递者”,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课程情况的评价者.有的教师“中心意识”强,居高临下,把自己的表演当作教学能力,没有与学生交流,没有与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各自独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倡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用平等、民主来取代“独断专行”和“师道尊严”.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再也不仅仅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知识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教改探索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间的互动、协作过程,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决不能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自己主宰、支配的地位.教学中不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哪怕是奇思妙想的发问,还是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去提出和探究问题,经历和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促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五、教师应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课程评价其内涵窄浅、标准单一,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的课
程分数而轻内在的主体性人格发展,教师扮演的只是课程最终分数的评判者,致使学生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因此,长期以来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数学,完全不是因为兴趣、爱好或今后的学习需要而学习数学.而新课标标举“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这种课程评价的新观念推动着教室的评价角色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角色.新课程标准提出:关注课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给予同等重视,使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笔试、课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表现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各方面的能力,要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展并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针对学生处在学习群体中不同的个体,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有意识的模糊个体之间课程成绩的区分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用有弹性的标准去衡量课程标准达成度. 六、教师应在教学研究基础上加强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不能仅仅在教学法上打转,而应大力提高数学素养,教育素养,要努力拓宽视野,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进行思考和研究.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能够对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成为“研究性教师”.
教育科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课程建设者的身份参与数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是数学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实质的认识水平,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从内心深处领悟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不断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完善和补充.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培养一批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同行之间的研究可以培养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深刻性,从问题的研讨中吸取合理的东西,反复提炼,总结升华,使数学课程建设不断成熟和完善.同时还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树立高度的批判精神和合作精神,更加有利于数学教育的发展.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适应和促进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