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检测题
(测试范围:运动和力)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C.用温度计测温度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南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4.“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对这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6.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3∶2
B.3∶1
C.3∶4
D.4∶3
7.如图1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作用,F1的方向向左,F2的方向
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 F1 一定等于F2 B.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F1一定大于F2 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 一定等于F2 D.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F1 一定小于F2
8.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9. 某桥头立着一块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标志牌所表示的意思是( ) A.这座桥只能通过质量为20t的车辆 B.这座桥允许通过重量为20t的车辆 C.通过这座桥的车辆质量不能超过20t D.通过这座桥的车辆重量不能超过20t
10.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7分)
11.如图3所示,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_____ _________ ;同时小车将向_____运动,原因是__ __ _______;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___________。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重为2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______N,物体所受的
合力为_____N,若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16N,这时物体受到的另外一个力的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
13.如图4所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一弹簧测力计测同一物块,两次物体分别挂在钩子上和秤环上。甲的示数F甲和乙的示数F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选填“F甲>F乙”、“F甲<F乙”或“F甲=F乙”)。
14.⑴飞机投弹时,为了击中目标,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在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时投掷;
图3
图1
⑵用铲子给锅炉送煤,铲子_______(填“必须”或“不必”)进入灶内;⑶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______,虽然不再用力,仍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⑷一个人站在匀速航行的船尾,往甲板上竖直向下投一块石头,石块将落在____________(填“船尾的甲板上”或“水中”);⑸自行车紧急刹车后,轮子不转了,车子还会向______滑动。
15.如图5所示,某弹簧测力计上挂着一个物体静止在空中,请你据此写出3个有关的物理知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拔河比赛中,运动员要穿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这是因为比较新的球鞋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________,而地面上的沙子能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小摩擦。
17.用20N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力增加到30N,则手与油瓶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5
18.小丽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突然,小丽发现前面有一小孩,她马上用10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
19.高速磁悬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它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当列车与轨道保持约10mm间距在水平方向上悬浮运行时,在竖直方向上电磁力与列车的重力_________,此时轨道__________(选填“依然”或“不再”)受到压力的作用。
20.如图6-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乙所示。由图像可知t=1s时物体处于 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图6
三、作图题(前两题各6分,第23题7分,共19分)
21.你玩过“竹蜻蜒”(如图7)的玩具吗?用手搓动它的杆部,它就能腾空而起。请画出它在空中旋转时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图7
图8
22.重10N的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图8所示是某同学所画的木块受重力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在平滑的水平地面上有粒米,两只蚂蚁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拖拉这粒米,可是米粒却不动。这时其中一只蚂蚁爬上米粒,另一只蚂蚁却轻轻松松地把米粒和同伴拉回洞穴。米粒虽然被拉回到洞穴,但它们都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你能告诉小蚂蚁其中的奥秘吗?
四、实验说理题(24题8分,25题16分,共24分)
24.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
如图8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做作的交流:
⑴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小刚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 ⑵导致小强和下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存在 的干扰。
25.现代社会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量大大增加,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因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汽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图9
以上两段距离之和叫停车总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开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测得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 km·h) 40 50 60 80 100 -1反应距离/m 7 9 11 15 17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54 停车总距离/m 15 22 31 49 71 你认为:⑴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⑵在交通要道为什么对机动车辆的最大速度要限制?
⑶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⑷为了提醒司机朋友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边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D 3.A 4.C 5.C 6.D 7.D 8.D 9.C 二、填空题
10.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右;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飞机(气垫船、轮船等);月球上是真空 11.⑴不应该,⑵不必,⑶惯性,⑷船尾的甲板上,⑸前 12.(1)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 (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 (3)物体的重量是1.6N;
(4)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为1.6N; (5)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
(6)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答案不唯一) 13.增大摩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14.不变
15.5;15 16.平衡;依然 17.静止;2 三、作图题 18.略
19.重心应画在物体的中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0.两只蚂蚁拖拉米粒的力的方向相反,得到的合力更小,产生的作用效果比一只蚂蚁用力的效果也就更小。
四、实验计算题 21.同时落地;空气阻力
22.⑴速度,⑵避免突然遇意外情况,⑶0.6s-0.7s,⑷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摩擦力较小。在相同车速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变长,汽车较难停下来,因此为安全起见要减速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