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2020)要点
1 背景
心源性猝死 (SCD) 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早期表现常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 万。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抢救非常重要,抢救时间每延迟1min,其生存率会降低7%~10%。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因此,院外心脏骤 停(OHCA)的抢救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 OHCA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 公众启动除颤(PAD) 是指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高、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 AED与公众培训CPR,当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由现场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使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80%的OHCA患者是由室颤所引起,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患者发病数分钟后可能会死亡,室颤必须由电除颤才能被纠正。目前高度自动化的AED操作很便捷,受训后使用极少发生差错,能够解决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对 OHCA 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难题。因此,在公共场所需合理、有效地配置AED供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2 AED布局和投放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 建议我国社会各界加强对公众启动除颤项目的认识,分阶
段逐步推广中国公众启动除颤项目(China-PAD,C-PAD)。
【推荐意见2】: 建议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及急救需求等因素,可以按照“每10万人配置 100~200台AED”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统一规划配置AED。
【推荐意见3】: 建议单位或区域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根据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分布距离等影响因素,可以按照第一目击者能够在3~5min之内获取AED 并赶到患者身边为原则。 人口密度 人口流动量 分布距离
【推荐意见4】: 建议政府在学校、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游乐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及高危人群家庭配置AED及相关应急设备。 (1)学校 (2)交通工具 (3)医疗机构
(4) 其他人口密集的重要公共场所 (5)高危人群家庭
【推荐意见5】: 建议单位或区域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放置位置应有固定、醒目的标识,遵循科学的安装要求,并定时、定人维护,确保AED设备的安全和实用。 常见的AED配置位置
AED安装要求和日常维护
【推荐意见6】: 建议政府主导设计AED布局网,构建AED网络和体系,对 AED 信息入网注册进行统一管理,并利用信息化技术绘制AED地图。 【推荐意见7】: 建议有条件的单位或区域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配置个人防护装备和辅助工具等,形成“AED组合包”。有条件下选用可提供动画和语音等多种指导方式的AED,从视觉和听觉等多途径给施救人员现场指导。 吸水纸巾或毯子 个人防护装备 辅助工具
【推荐意见8】: 建议政府应明确AED安装应用的法律责任问题,推动AED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或修订计划。
【推荐意见9】: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在公共场所配置AED,鼓励企业、个人的捐赠,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行配置AED。
【推荐意见10】: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推动中国公众启动除颤计划,如体系建设、教育及宣传等。 3 总结
我国心脏骤停人数较多,但院前急救有效率低,公众AED的使用率低,这与PAD 项目发展不平衡、人均AED数量不足、配置方针未细化等因素有关。通过综合考虑地区人数、分布距离及重要场所等影响因素,科学管理调配资源,设计AED配置策略,联合信息化和组合新工具,提高AED的投放密度并解决好配置位置等问题,使公众真正做到能知晓、能获取、能使用、能救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保证合理的AED 布局与投放,避免资金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