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成功的新品类”是如何命名的?
在定位理论经典名著《品牌的起源》一书中,里斯和劳拉革命性地指出:消费者往往“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潜在顾客感兴趣的是品类,而不是品牌,品类才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创建新品牌的正道是,把握分化趋势,创新品类。
“品类比品牌更重要”,这一伟大的发现,颠覆了以往品牌以及品牌创建的哲学和方法。
企业按照品类战略系统的创新品类方法,找到了新品类,推向市场的第一步就是为新品类命名,这个新生品类的名字,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最终的营销胜败。一家开创新品类的新生企业,通常需要两个名字,一个是品类名,另一个是品牌名。两个名字都很重要,对企业战略来讲,却分别承担了两大重要任务。(注:本篇文章只讨论品类名,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品牌命名法则,后续系列文章专门讨论。) 01 | 如何为新品类命名
如何为新品类命名呢?极致简单的方法就是问—— “这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将是所有开创新品类的企业的第一道关卡。越是简单的问题,越是难以回答。难就难在,这个答案必须是终极答案,不必再追问,而不能是一个死循环的开始。 “你是谁?” “我是我。”
“我问的就是‘你是谁’啊?”
“我回答的就是‘我是我’啊!?”
如果你无法正确定义一个新品类,无法激发消费者新需求的动机,你的品类创新将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成功。如果你能正确地、精准地定义一个新品类,成功开创新需求、新顾客,你将有机会创建一个全新的商业领地。
分众开创一种新的广告媒介新类别,因为是从写字楼、公寓楼、卖场到电影院,一开始分众认为这是围绕消费者生活圈展开的新型广告媒体,所以定义它为“生活圈媒体”,认为这个定义很时尚。当他们推广这个品类名的时候,品牌商普遍反馈是“这个名字很虚幻”,“什么叫生活圈”,“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后来改成了“电梯媒体”,变得具体而清晰,也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任何解释,广告客户一听就懂。
02 | 企业本能:冗长复杂的品类名
从企业内部角度出发,也希望新品类有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好品类名,但往往由于内部视角严重,创造出来的新品类名很难被大众接受。 比如:
第一根火柴叫作“可划式硫化过氧化氢”。 第一个测谎仪叫作“心肺无意识手动描记器”。 第一台电脑叫作“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
在打造新品类、新品牌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没有花费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重视为新品类命名这件事。企业通常为新品类命名时,过于死板和生硬。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准确描述新品类的工作原理与作用机理,而是要用顾客的语言、词汇,甚至概念,尽可能简洁地表达新品类的实质与价值。有效的品类名的一大特征是通用性,用大众日常使用的词汇或字。
另外一种常见的企业品类命名失误是,错把行业内的定义,当成顾客认知的品类命名。上周末,参加了一家一年放贷额超400亿的小额贷款机构的战略座谈会,他们将“消费金融”定义为自身所在的品类。消费金融在业内有具体的定义,包括业务范围、标准,以及法规限制,但对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个词汇过于专业和生僻,很难理解,更不用提激发需求了。 03 | 生物的“关键性状”与品类的“核心特征”
在展开为新品类命名的具体任务前,一定要先明确新品类的“核心特征”。 就像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谈到关于对新发现生物的命名的原理一样,应该先明确新生物的关键性状。根据关键性状,才能归类,才能命名。在大自然系统中,从“种”到“变种”,再到“亚变种”,要明确它们的“关键性状”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具体分类与命名。
比如,达尔文讲到,“角”在牛的分类中十分关键,因为较之牛的形状和颜色,角的变异最少。但是,在羊的分类中就不同,羊的角就不稳定,所以对羊的分类中羊角就不能成为关键性状。
相应的,在商业界的品类系统中,也应该在“品类”,“子品类”,“孙品类”层级中保持“核心特征”不变。把握核心特征是否正确,将决定品类命名起点和归属是否正确,也将引导潜在顾客认知归类,快速准确植入心智,并界定竞争,引导消费。 “热泵”是一个把握核心特征错误的案例,工作原理虽然有泵的作用部分,但在顾客心智中,很难形成正面引导作用。这个品类改名为“空气能热水器”,将核心特征聚焦在热水器上,顺理成章成为第四代热水器,在认知中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消费者会想,第一代是燃气热水器,第二代是电热水器,第三代是太阳能热水器,那么空气能热水器就可以称为第四代热水器。
04 | 把握核心特征后,就可以利用以下三种品类命名的方法: 三种有效的新品类命名法 一、填补心智空缺法
最佳的品类命名方法是“填补心智空缺”。就像红牛推出能量饮料之前,就存在能量条这个品类。预期客户会想,既然有固体的能量补充食品,就应该有液体的能量补充饮料。曾经的“泰国茶”,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第一款“能量饮料”。 新品类的市场容量,来自对市场新需求的激发,而激发新需求最佳的做法就是能在顾客心智中产生“顺理成章”的消费逻辑推理。
既然,在家可以喝到把自来水加热放凉喝的白开水,那么就应该存在一种大规模生产加工的、瓶装的“凉白开”,更方便在外面喝白开水。所以,就有了今麦郎20亿销量的凉白开瓶装水。既然,在家吃面不方面,那么也就存在一种,更方便的不用去面馆吃的“面馆面”,所以就有了高价桶装今麦郎面馆面的品类创新。 既然,市面上大多数的鞋的品牌都针对的是年轻人,在这个老品类里,全球有众多强势品牌,比如耐克和阿迪。那么,消费者就会想,一定会有专门针对儿童的鞋的品类以及专业品牌,也一定会有专门针对老人的鞋的品类以及专业品牌。所以,就有了日本mikihouse的儿童学步鞋,以及足力健老人鞋。 二、形象类比法
这种方法是借助大众心智中已经存在的广谱形象的认知,使新品类在短时间内被潜在顾客理解。在100多年前,汽车是一个全新的品类,汽车所有相关的新品类都借助了当年马车的概念。比如汽车发动机被称为“马达”,汽车动力被成为“马力”。尽量用当时人们熟悉的“马”的概念,来解释一个新型崛起汽车行业的概念。 越是没有实体的产品或服务,越需要形象类比法将其具体化。互联网是一个虚拟
化程度最高的领域,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其实质就是创造、编码和解读0和1的世界。在极致虚幻的互联网世界里的命名,必须要借助大众脑海里最实的形象,才能被大众理解。对计算机本身的称呼“电脑”,借助的人类“大脑”的形象。互联网,借助的就是动物界“蜘蛛网”链接一切的形象。还有,“视窗”借助窗户的形象,“搜索引擎”借助引擎的形象,电商借助“商场”、“超市”的概念,以及最近各大科技公司借助的“云”的形象概念,等等。
在90年代初期,互联网刚刚推广的时候,为了使大众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互联网”,当时类比的概念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当时美国的克林顿政府还宣布停止“星球大战计划”,转而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和未来,由于5G和AI技术的发展,形象类比法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 三、关联强认知法
为了使新品类更容易获取关注,加入到占据主流、趋势的大品类里去竞争,新品类可以借助关联强势老品类,来提升自己被选择的几率。比如,瓷砖行业有一种技术进步,生产出来的瓷砖花纹和质地,更接近天然大理石,耐磨度又高,所以将这项技术的产品命名为“超耐磨大理石瓷砖”。
“超耐磨大理石瓷砖”品类的命名收到了奇效,提升了心智认知地位,又在消费者层面产生了强大的认知力量,成为近10年来瓷砖行业经典的品类创新。 但是新的品类名,过于靠近强势品类,会被强势品类所遮掩,牺牲掉了新品类的独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为新品类命名的时候,还需要在新生品类和原有品类之间制造足够的心理距离的原因。
深圳海伦司的品类命名变迁就是对这一问题生动的演绎。以啤酒、鸡尾酒加水烟
为主,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小吃,装修为东南亚风格,主打“年轻人的聚会空间”,就是这么一个品类,该怎么概括呢?
一开始命名为“酒吧”,发现不对,因为海伦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酒吧,它没有狂躁的音乐和舞池。又命名为“清吧”,发现也不对,因为它不像传统定义上的、民谣驻唱类的清吧。曾经还走过一段“西餐吧”的路线,提供西式餐饮服务,发现更不对。最后调整为“小酒馆”,定义、凸显类的差异,和之前的品类划清了界限,100多家直营门店的规模直接推送海伦司成为小酒馆这个品类的领导者。 05 | 结语:把定位放到品类名里
按照定位理论的整体原则,消费者既感兴趣,又拿来进行思考的品类名,一定蕴含着、或关联着定位。这个品类名一般是消费者的语言,或者和真实需求有关联。这是消费行为的现象,也是评价好品类名坏品类名的标准。
当一家企业拥有了一个创建新品类的机会的时候,为一个新品类起一个好名字,就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需要重点提醒企业的是,第一个开创新品类的企业的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尤其是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产品、服务创新层出不穷,超级技术催生超级品类。如果你是新品类中的第一个品牌,那么这就是最好的战略定位,而且你所开创的这个新品类,很有可能因你的定义,而令你的品牌成为强大的品牌,甚至成为品类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