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课导入:咱们中国有句古语“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初中的时候呢我们就简单地了解过光合作用,植物只有依赖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人呢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而言,能量的根本来源就是太阳光能,那光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呢,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四节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
太阳光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绿色植物也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
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正常玉米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如果植物幼苗缺乏色素的话,往往会呈现黄白色,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化苗”。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白化苗能否正常生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储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由此可见呢,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色素,依靠色素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植物细胞一般有哪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呢?
下面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下课本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找出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材料、方法步骤。
1、试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层析液有什么重要用途?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来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来分离色素。
2、研磨中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
二氧化硅帮助充分磨碎叶片,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实验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并注意密封的原因是什么? 无水乙醇和层析液易挥发,并具有一定的毒性。
4、制备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有何要求?层析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不剪去两角,边缘扩散得比较快,中间扩散得慢,使色素带看起来是两边高中间低,剪了之后,使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一致。画线要求越细越直越好,以防止色素带你互相重叠;重复画两三次,增大色素浓度,层析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层析液会将色素带溶解,无法在纸上扩散。
实验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选材,SiO2,CaCO3,无水乙醇,动作迅速,密封) 2、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用铅笔画线) 3、画滤液细线(要求)
4、分离绿叶中色素 5、观察和记录
经过分析之后呢,发现他们各自的含量关系约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2:1,叶绿素a:叶绿素b=3:1,胡萝卜素:叶黄素=2:1
那么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推测一下四条色素带的宽窄了,叶绿素a最宽,叶黄素最窄。 了解了个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后,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植物春夏叶子翠绿,而深秋则叶片金黄呢?
由于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胡萝卜素,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被掩盖,只显示出叶绿素的绿色;由于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易受到低温的破坏,秋季低温使叶绿素大量破坏,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示出来。 大家接着思考,为什么叶绿素会呈现绿色呢?这个大家可以结合物理学上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原理,举个例子,红花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它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把红光反射了出来,乌鸦之所以呈黑色,是因为它把所有的光都给吸收了,没有任何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那叶绿素就应该是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对绿光吸收量最小,将绿色反射出来,所
以,叶片通常呈绿色。 这是理论分析的结果,到底这四种色素对光吸收的情况如何呢?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设计实验装置?--初中物理上,我们做过光的色散的实验,三棱镜经过光源照射后,会在光屏上呈接到一条连续的光谱,咱们现在推测,这几种色素吸收了某种色光,那么如果将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束和连续光谱间,再去观察色素带的话,此时色素带是应该有缺失的,缺失的就是色素所吸收的光的颜色。而实验结果,也正是如此,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大家能不能根据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特点,想一想,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光做补充光源-----蓝紫光或红光,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中的蓝紫光和红光,可提高光合强度,达到增产目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绿叶中含有4种色素,那么,这些色素分布在细胞中的哪些部位呢?直到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作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发现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那么,叶绿体的结构如何,它又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作为光合作用场所相适应的呢?
(显示板书:2.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哪些细胞中,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此外,植物幼嫩的茎也有叶绿体。(显示板书:①分布:主要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叶绿体的形状又是怎样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而且叶绿体可以根据光照的强弱来改变自己的形状,如外界光照较强,叶绿体则以侧面接受光照,如果外界光照较弱时则以正面接受光照。这样的特点可保证接受到充分的光照,又可避免被较强的光照灼伤。。
(显示板书:②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说说它由哪些结构组成?包括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4部分。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同时这层膜又是透明膜,有什么作用呢?利于光线的透过且被色素吸收。叶绿体内部还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大家看一下基粒是如何组成的,每个基粒都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此外,每个基粒都含有2个以上的类囊体,多者可达100个以上。据计算,1g菠菜叶片中的类囊体的总面积竟达60m2左右。同学们思考一下,叶绿体内有如此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有什么作用?---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大家再思考一下,叶绿体中除含有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外,还应该含有哪种物质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我们知道因为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需要酶的参与。所以,基质和基粒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既然光合作用需要酶的参与,那么哪个外界因素肯定会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效率?温度,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降温则会使光合作用效率降低。通过刚才的讲解,最后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场所,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什么相适应的特点?
叶绿体的双层膜是透明的,有利于光照的透过;叶绿体内部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咱们刚才提到了发现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人是恩格尔曼,他是如何设计的实验呢?大家看一下课本的资料一,一会回答几个问题?
1.选材对完成一个实验很重要?恩格尔曼选用了什么特殊的材料?--水绵,其叶绿体呈螺旋带状,便于观察实验;好氧细菌可指示释放氧气部位。
2.实验前为何要先把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气的干扰。
3.实验中为何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可将叶绿体分为有光和无光两种条件,形成对照。
4.从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之一是氧气。
板书
1.捕获光能的色素
2.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1)分布:主要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2)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