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单选题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A A.I(v +mx+△v)=II(c+△c) B.I(v+m)=II c C.II(c+m-mx)>I(v+mx) D.I(c+v+m)=II c+Ic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产品供过于求的危机 D.资金不足的危机 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产销脱节 D.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
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绝对过剩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7.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B
A.萧条 B.危机 C.复苏 D.高涨
二、多选题
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AB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发展资料 D.享受资料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C
A.I(v+m)
C.II(c+m-mx)>I(v+mx) D.II(c+v)>I(v+m)
3.在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I(v+m)=IIc中,其中的IIc:AC A.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 B.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 C.是与第I部类交换实现的 D.是与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II(c+v+m)=I(v+m)+II(v+m) D.II(v+m)=Ic
5.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阐述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是:ABCD A.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
B.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 C.关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
D.关于在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6.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ABC
A.生产上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 B.补偿预付可变资本价值v C.剩余产品价值m D.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G 7.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ABC
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 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D.I(c+v)与II(c+v)的交换 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其作用是:ACD A.促进生产的盲目扩大 B.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再生产比例的失调 D.周期性经济危机 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ABCD
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矛盾
D.商品的出卖与商品的购买之间的矛盾
10.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促使:AB
A.生产和消费不平衡加剧 B.生产相对过剩越来越严重 C.工人就业人数增加 D.生产和消费趋于协调 1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是:ABCD
A.加快资本集中 B.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 C.大量工人失业 D.促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有力地表明了:ABD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合 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3.社会总资本运动
4.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5.经济危机
四、分析判断
1.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
2. 个别资本的循环运动与社会资本的循环运动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群众消费不足。
4.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地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
五、问题解答
1.怎样理解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2.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原因?
六、计算题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I24000c+3000v,II6000c+1500v。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都是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是100%。求当年两大部类产品价值各是多少?
习题答案(第6章)
一、单选题
1.A 2.A 3.B 4.B 5.A 6.D 7.B
二、多选题
1.AB 2.BC 3.AC 4.ABC 5.ABCD 6.ABC 7.ABC 8.ABCD 9.AB 10.AB 11.ABCD 12.ABD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其基本特点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没有资本积累。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其基本特点是资本家把部分剩余价值积累起来,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
3.社会总资本运动 是指整个社会所有个别资本互相交错的循环运动。它包括资本流通和一般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W—{G—W…P…W
{g—w
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是指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后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5.经济危机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较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四、分析判断
1.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①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客观规律。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并受它的制约。因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所需追加的消费资料,必须有消费资料生产部门来提供,否则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买不到必要的生活资料,就会影响本部类的发展。②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消费资料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如果消费资料生产不能相应扩大,生产资料部门迅速增加的产品就会找不到市场,所以,生产资料生产是不能脱离消
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发展的,它只能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
2.个别资本的循环运动与社会资本的循环运动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这种观点正确。因为:(1)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的共同点是:运动内容部分相同,都是包含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耗费;运动形式相同,都是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完成各自的循环;运动过程相同,都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运动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2)两者的区别是:①运动所包括的消费内容不同。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生活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还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②运动所包括的流通内容不同。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③运动所包括的补偿途径不同。个别资本运动的价值补偿只限于本企业内部的产品来实现,而实物补偿则要借助于外部其他企业的产品来实现;社会资本运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只能从它本身的产品中实现。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群众消费不足。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①劳动群众的消费不足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前,它并没有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的消费不足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时,才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地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但不是绝对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当这两对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爆发经济危机。所以,经济危机的爆发并不意味着物质资料生产绝对超过了社会的需求,而是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问题解答
1.怎样理解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其特点是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积累起来,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资本积累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为了保证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首先具备下述前提条件:①要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c+v+m)>Ic+IIc。只有在此条件下,两大部类才有可能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能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以实现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②要有多余的消费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I(c+v+m)>I(v+mx)+II(v+mx)。以此为条件;两大部类才有可能追加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扩大再生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具备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第I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之和,用公式表示:I(v+△v+mx)=II(c+△c)。如果把两大部类内部各自补偿的关系考虑在内,从上述基本实现条件公式中就能引申出下面两个公式:
I(c+v+m)=I(c+△c)+II(c+△c) II(c+v+m)=I(v+△v+mx)+II(v+△v+mx)
这两个派生公式表明了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第I部类和第II部类应该分别保持相应的生产规模,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这些实现条件既不能大于、也不能小于、只能是相等,否则就会出现比例失调。
(4)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使得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总是周期性地被经济危机所破坏,使社会生产经常陷入矛盾之中。
2.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
(2)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必然爆发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它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首先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个别企业来看,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对自己企业的生产进行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并使产品符合社会需要,所以每个企业的生产是有组织的。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资本家私有,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由资本家自己来决定,整个社会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来指导资本家的经济活动,因而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而个别企业生产越是有组织,竞争能力越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越严重。随着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加剧,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不断遭到破坏,当这种比例失调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其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因为资本家在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下,必须不断地改进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而生产的社会化又为生产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使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因资本家对工人沉重剥削和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又有相对缩小的趋势。这就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即当若干重要商品由于劳动人民无力购买而卖不出去时,就会波及其他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可见,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经济危机。
3.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原因?
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这是因为:固定资本更新为资本主义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萧条阶段,资本家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占优势,在低落的物价中获取较多的利润,一方面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改进技术装备,更新固定资本。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引起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使生产资料部门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又刺激了消费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大量失业工人又重新获得了就业机会。这样,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便由萧条阶段转入复苏和高涨阶段。固定资本更新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使社会生产在加强剥削的基础上迅速扩大,当生产的扩大重新超过支付能力的需求时,就会造成社会再生产比例的再次失调,这就为爆发新的危机创造了物质条件。固定资本更新只是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不是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制度,由固定资本更新所带来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完全可以用来提高人民购买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不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六、计算题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I24000c+3000v,II6000c+1500v。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都是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是100%。求当年两大部类产品价值各是多少?
解:(1)第I部类当年产值:
(24000×50%×1/5+24000×50%)+3000+(3000×100%) =14400+3000+3000=20400(元) (2)第II部类当年产值:
(6000×50%×1/5+6000×50%)+1500+(1500×100%) =3600+1500+1500=6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