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期待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及先进科技,持续推动民办教育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C.优秀的连环画家必定是美术创作的多面手,他们需要对日常生活抱有极度的热情,进行细致的观察。

D.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做了比较具体的分析,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二、字词书写

2 . 按要求做题(2分)

孩子们对未来的chōng( )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 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肖响遍山谷。

(1)给拼音写汉字

(2)改正文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

三、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

第 1 页 共 8 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 .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

(1)虽有佳肴 (_____) (2)教学相长 (_____)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 (4)吾日三省吾身(_____) 4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C.为人谋而不忠乎

5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 甲乙选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阅读下面的文言传奇小说,完成小题 唐翁猎虎 (清·纪昀)

族兄中涵①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②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③,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B.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 2 页 共 8 页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④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记》)

注释: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②哂:微笑,讥笑。③尾闾:这里指肛门。 ④缒: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 7 . 下列加点词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失望,姑命具食(准备) C.乃厚赠遣之。(派遣)

8 .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B.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10 .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唐翁猎虎的神奇?作者借庄子的话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第 3 页 共 8 页

B.老翁顾童子曰(回头看) D.信夫!(真实可信,确实)

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蹴尔而与之 蹴: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

14 . 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四、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③还:音义词,“旋”,围绕,绕圈子。④朝:同上文“旦”,早晨,也指一天。

15 . 下列加点诃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第 4 页 共 8 页

A.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

B.策之不以其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故虽有名马/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16 . 把下面句子翻评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 (2)愿子还而视之。

17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愿望。 B.(甲)文的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C.(乙)文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同时告诉我们盲目的崇拜和迷信权威也是不可取的。 D.(乙)文介绍了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实际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8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

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 C.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

第 5 页 共 8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u22l6s4b74n25q6ny0j2r4yi9c8hj003y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