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本课以“尊重劳动成果,团结创造生活”为灵魂,以爸爸和“我”的对话为线索,记叙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在娓娓的叙述中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道理,这正是学生体验情感的绝佳文本。教学时,我以主人公“好奇——醒悟——激动”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体验朗读、情境朗读、对话朗读为主要凭借,引领学生在情感与文本的碰撞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入课,引发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糕”字。 2.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
3.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图片,并引领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巩固“糕”字。 发糕、年糕、蛋糕、芙蓉糕、绿豆糕、马蹄糕、糯米糕、桂花糕。 4.请学生再读课题: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
5.过渡:是啊,到底什么是千人糕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形式的糕点图片,丰富学生对“糕”的意义的理解,并通过生字的反复再现,巩固“糕”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请学生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先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和同桌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请同桌示范朗读,自己再练读几次,努力将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读得通顺、流畅。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
3.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米糕为什么被称为“千人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相互示范、相互纠正,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升。同时抓住课前质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得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借助朗读,随文识字
1.指名朗读第1、2、3自然段,请大家想一想,听爸爸说吃“千人糕”,“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好奇)
2.交流:“我”为什么会这么好奇?你能猜出“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吗?
3.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识记“特”这个字。
(1)教师利用课件,将“特”字变大、变成红色,指名读准字音。 (2)怎样记住这个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预设:
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特”:诗——特。
(3)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我”当时好奇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过渡:千人糕,真的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快看,爸爸把“千人糕”端出来了!
6.(课件出示千人糕图片,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真正的千人糕,你有什么感受?
7.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朗读,识记“买”字。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1)找出生字:在这个自然段中藏着一个会写字,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买) (2)指名认读“买”:你知道“买”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卖)
(3)同时出示“买”和“卖”字,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字,思考区别识字法的优点。 (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买”和“卖”的字理图)讲解:“卖”比“买”多出的部分像一只脚走出一个场地,表示“往外出”,而“买”表示“往里进”。 (5)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我”,当时你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模拟人物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识记生字,有利于理解字义。同时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提升学生识字效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内板书“能”“桌”“味”“买”四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针对学生指出的易错笔画,再次范写,学生一边观察一边随教师书空练写。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然后练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买”四个字的书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
(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他是怎样写的。 (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的建议。 5.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分析,立足难点思考书写方法,提升写字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品读课文。
2.布置作业: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家人帮忙,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借助家庭资源展开拓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米糕的制作经过,为下节课理解“千人糕经过千万人的劳动”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借助作业,引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千人糕”。 2.交流: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你们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大家讲一讲。 3.过渡:课文中,爸爸是怎样讲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上节课的拓展作业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实现课外与课内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二、图文结合,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千人糕制作过程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
2.汇报交流:制作千人糕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劳动?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体会,并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 预设一: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大米。
(1)教师指名朗读“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2)交流:单单是农民种稻子就能产出大米吗?
(3)你能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把省略号的部分补充出来吗? (4)教师小结:光是做千人糕的大米,就需要无数人的劳动。
预设二:农民种甜菜、甘蔗,工人熬甘蔗汁、甜菜汁,做好后还要人包装、送货、销售。
(1)课件出示:“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指名朗读。
(2)这几段话中藏着几个生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利用课件将生字变大,变成红色,呈现出来。 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
(4)学生自由认读生字,先读生字上的音节,再读生字,然后读带有生字的词,最后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小组合作: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生字,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6)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抽读这些生字,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7)学生齐读这几段话,然后交流:从这几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制作千人糕需要很多人一起劳动)
3.拓展交流:结合我们课前查找的制作千人糕的资料,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
4.观察课文中插图,对照插图,说一说制作千人糕的过程,再把你的感受简单记录在插图旁边。
5.引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啊,一块小小的米糕,竟然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怪不得父亲说——
6.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认读生字“的”“确”和“应”。
7.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要读出“我”好奇、醒悟、激动的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在情境朗读中,学生体验着不同的角色,逐步走进“我”的情感变化之中,感受着人物内心世界。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师生交流,重点看清“具”里面是三横,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 3.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针对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议和讲解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书写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交流,自主练写,自主修正。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请你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说一说这些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很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才有了“千人糕”“千人笔”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3.布置作业:可以把今天的感受写成一句话,记录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样物品。 设计意图:学习道理的目的是在生活中践行道理,此环节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载的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中。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是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妹妹的心理变化,在情境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体验与思考。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1.教师板书课题,指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匹”,并用“匹”组词,或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生交流:怎样记住这个字?
预设:字谜识字法——左方块儿,小儿藏。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匹”字,学生观察并交流:怎样写好这个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匹”字。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直接入课,借助课题认字、写字,提高课堂实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读不准的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初读课文时圈画的生字。
(1)自我认读: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圈画的生字。
(2)自我检测:拿出字卡,逐一认读,挑出认不准的字卡。
(3)组长整理:组长搜集同学认不准的字卡,整理出大家都认不准的生字。 (4)小组商议:怎样才能记住这几个生字。
3.集体汇报:小组长将小组没有解决的字,贴在黑板上。
4.集体商议:已经认识黑板上这些字的小组,把识记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教师相机补充。 预设:
(1)“毯”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字理图,左边形体像毛发,表示用毛织成的坐具或卧具,右边是两堆火,表示坐在毛毯上比较暖和。
(2)“恋”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变”下面的“又”换成“心”,“恋”表示心里舍不得。
(3)“跨”可以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声旁是“夸”,形旁是“”,表示“跨”需要用脚,是表示动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