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浓硫酸 酸雨及其防治
发展目标 1.认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典型实验现象,能书写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浓硫酸的应用。 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掌握实现不同价态元素之间转化的思路和方法。 3.知道浓硫酸等含硫元素物质在实验室中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了解酸雨的危害、形成及其防治,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树立科学合理使用含硫元素的物质的理念和态度。 4.构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并能够据此设计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制备、分离、检验等简单任务的实验方案,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保护中的常见问题。 体系构建
一、浓硫酸 1.物理性质
纯净的硫酸是无色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大,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沸点高,难挥发。 2.化学性质
(1)吸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脱去生成H2O。 (3)强氧化性
微点拨:(1)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需要加热。(2)浓硫酸不可以干燥NH3和H2S气体。
3.硫酸工业制备原理
O2O2H2O
(1)生产流程:FeS2――→SO2――→SO3――→H2SO4。
①②③(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2SO2+O2
2SO3。
③SO3+H2O===H2SO4。 4.SO4的检验
检验SO4的正确操作方法:
2-2-
先加足量稀盐酸酸化的目的是排除Ag、CO3等的干扰。 二、酸雨及其防治 1.酸雨的形成
(1)酸雨:排入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
(2)SO2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 (3)H2SO4型酸雨形成的主要反应
+
2-
微点拨:pH<5.6的降雨为酸雨。 2.酸雨的危害
湖泊酸化、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饮用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 3.酸雨的防治措施
(1)对酸性气体的排放加以控制。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SO4·5H2O遇浓硫酸变白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 )
(2)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与Fe和Al发生“钝化”,说明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与Fe和Al都不反应。
( ) ( ) ( )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4)浓硫酸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时常被还原成SO2。
(5)酸雨会导致湖泊水质变酸,向其中加入石灰石可使其酸性减弱。 [答案] (1)× (2)× (3)× (4)√ (5)√ 2.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B.C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D.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控制酸雨
D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CO2不是大气污染物,不会导致酸雨。] 3.用来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分别取10 mL溶液,质量大的是浓硫酸,质量小的是稀硫酸 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硫酸,油状黏稠的是浓硫酸
C.把CuSO4·5H2O晶体投入溶液中,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硫酸,晶体溶解的是稀硫酸
D.将铝片分别投入溶液中,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硫酸,放出气体慢的是稀硫酸 D [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等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相比,浓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硫酸,A项正确。浓硫酸是黏稠的液体,流动性不如稀硫酸,B项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故胆矾投入浓硫酸中会变为白色粉末,投入稀硫酸中胆矾晶体溶解,C项正确。常温下浓硫酸使铝片钝化无气体放出,铝片投入稀硫酸中有气体(氢气)放出,D项错误。]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SO4的检验
下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2-
1.加热时在试管a中观察到哪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