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2 正负数
课时目标导航
正负数。(教材第86页内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能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一、情景引入
游戏活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与下面的内容或意义相反的词或句。
(课件PPT出示相关词句,并结合回答出示答案) (1)左(右)前(后)高(低) (2)零上10 ℃(零下10 ℃) (3)向东走40米(向西走40米) (4)比赛赢两场(比赛输两场) (5)存款5000元(取款5000元) 二、学习新课
1.结合温度,回顾对正负数的认识。 (1)如何表示零上10 ℃?
(2)0 ℃表示没有温度吗?生活中,除温度外,还有其他事物会用到像“+10”“-10”这样的数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结合相关实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用正负数表示收支情况。(课件PPT出示教材第86页“爱心超市3个月的经营情况”)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图中的16900元、-127元和15200元分别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比赛得分情况。(课件PPT出示教材第86页“知识竞赛评分规则图”)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②你知道知识竞赛评分规则的含义吗? 3.明确正负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1)概括正负数的意义。
①你们知道像10,200,8844.43这样的数是什么数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正数的写法及读法) ②像-1000,-500,-127这样的数是什么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负数的写法及读法) (2)明确“0”的特殊性: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明确正负数与0的关系。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即正数>0>负数。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200 5月12日 -120 5月15日 +1400 第2题:(1)-500 (2)东 500 +500 四、课堂小结
你会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吗?
正负数
“+”“-”表示意义相反的数量。 +15,+10…… 读作:正15、正10…… -15,-10…… 读作:负15、负1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本节课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备课资料参考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例题】一次数学测验,以90分为标准,5名同学的成绩可分别记作+2,-3,0,+10,-4,这5名同学中最高分是多少分?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
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用90分加上记录结果中最大的数就是最高分,加上最小数就是最低分;直接用90加上记录结果的平均数即可求出平均成绩。
解答:最高分:90+10=100(分)
平均分:90+(+2+10-3-4+0)÷5=90+5÷5=90+1=91(分) 答:这5名同学中最高分是100分,他们的平均分是91分。
负数的发展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这些小竹棍叫作“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并且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欧洲14世纪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20世纪初,逐渐形成现在的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