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泄泻

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肠吸收功能紊乱、胃肠型感冒等。 【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腹泻为主症者,辨病泄泻。

1.以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为主症,可伴腹胀、腹痛等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夏秋之季。

2.急性泄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慢性泄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3.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

1.腹痛、腹泻,一日数次至 10 余次,呈黄色水样便,一般无粘液脓血,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钝痛或绞痛,可伴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

2.可有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等体征。

3.便常规、便培养、纤维肠镜检查、X线腹平片、肠道钡剂检查有助确诊。

【治疗方案】

精选文档

.

一.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病论治 (1)实证: ①寒湿证:

证候:泄泻稀薄多水,有时如鹜溏,脘腹胀满,恶寒发热,肢体酸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头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主方:藿香正气散。 ②湿热证:

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亦,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多见于夏秋季节。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 ③伤食证:

证候:腹部疼痛拒按,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或泻后不畅,胸脘痞闷,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而数,或见沉弦。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丸。

精选文档

.

④肝气乘脾:

证候: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恼怒、紧张等情绪波动而致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泻要方。 (2)虚证: ①脾胃虚寒:

证候: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食少纳呆,腹胀腹痛,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而弱。 治法:补脾健胃。 主方:参苓白术散。 ②肾阳虚衰:

证候:黎明泄泻,腹中隐痛,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 (二)其他中医疗法:

精选文档

.

1. 针灸疗法

(1)针刺上巨虚、天枢、足三里,适用于急性泄泻。 (2)艾灸上脘、天枢、关元、足三里,适用于慢性泄泻。

2.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颗粒、黄连素片、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理中丸、四神丸等。

3. 中药温经通络热庵包敷中脘、上脘,每日1-2次,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三)辨证施护 (1)寒湿证:

①病室宜汪洁整齐,温暖干燥,衣被适度。

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因患者恶寒发热,可能兼有外感,应按时测量体温。

③患者喜热恶寒,可选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及葱熨、盐熨等疗法,有止痛消胀缓泻的作用。 ④饮食宜细软、少渣、少油腻之流食或半流食,待泄泻缓解后再给予软食,并可给炒米粉、炒面粉等制品食用,有助于燥湿止泻。 ⑤本证不用固涩止泻药物。

⑥根据病情安排患者活动量,如泄泻频繁并伴发热者,应卧床休息。

⑦饮食和中药宜偏热服。

精选文档

.

(2)湿热证:

①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③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④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⑤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的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⑥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亦不用固涩止泻。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3)伤食证:

①病室宜整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异味刺激。

精选文档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泄泻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肠吸收功能紊乱、胃肠型感冒等。【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腹泻为主症者,辨病泄泻。1.以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为主症,可伴腹胀、腹痛等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夏秋之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trni41qas4oweh0q68m0sr9z0p01l00o1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