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 2、给加点字注音。
煞白( ) 滑稽( ) 猝然( ) 撰文( ) 戏谑( ) 诽谤( )(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盛气凌人: 微不足道:
②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叫喊,趾高气扬。昂首阔步: 趾高气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写得正确的一项是( )
A、雅典奥运会展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和谐相融的风采。 B、王楠、张怡宁这对黄金搭档不浮众望。
C、各运动队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所有的人都不能有高忱无忧的想法。 D、第一次失手并没有让他恢心丧气。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又能成为假日经济消费的一匹黑马吗?(黑马:意外获胜者) 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挛生兄弟。(豆腐渣:指质量差) C、民办学校都来争吃起“教育蛋糕”。(蛋糕:喻指经济利益)
D、今年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再来个“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项目) 【语言表达训练】
6、希金斯为什么“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又为什么“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 7、“我”嘲讽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分别是“煞费苦心”、“狠狠”、“有分寸”,你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8、叔父回来以后,为什么非常生气?后来又为什么变得温和了? 9、读过这篇文章,你认为少年时代的马克?吐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0、对于马克?吐温的讽刺风格你如何看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每件事都能用这种手法加以讽刺吗?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1-15题。
夏天的一个吉日,叔父离家外出一周。行前他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一期周报。天哪!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希斯金是一家和我们作对的报纸的编辑,最近被情人抛弃。一天晚上,一位朋友在这个可怜人的床上,发现一张便条,上面写道,他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只有去跳贝尔河自杀。
这位朋友急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涉水返回岸边。他决定不投河了。一连几天,镇里人对这事议论纷纷,而希斯金却未觉察到。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用折刀刻在木制活字板的下方——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斯金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拐杖,试探水的深度。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由于我对这种做法感到满意,便到处寻找能够制胜的对象。我想,用猝不及防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看到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文章。 ……
这一期《汉尼巴尔周报》大大畅销,因为在这以前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新鲜事儿。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午前,希金斯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当他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天晚上,他辞去工作,永远离开了这个小镇。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可是,他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11、请用“‖”把第一段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二层: 12、选文中有两处用了破折号,请说说它们的作用。 13、“因为在这以前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新鲜事儿”一句中“这样的新鲜事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14、这一期的《汉尼巴尔周报》大大畅销的原因是什么? 15、画线句“他也看不起我”的深层含意是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上学的第一天 随着岁月的流逝,上学第一天的阴影变得越来越浓厚。那是圣诞节后的一天,我母亲对我说:等春天来了,你就该上学了。这是必须迈出的严肃的第一步。你得学会老老实实坐在那儿。总之你必须学习,学习,因为不然的话你就只能成为一个废物。 因此你必须得上学!必须!
自从向我宣布了这件事,我大为震惊。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我不已经是个这样的人?对此我真不理解。我的过去可跟我完全是一回事呀,就永远这样生存,活下去,是我过去惟一的、也几乎是本能的愿望,我就安于此。自由,太平,欢乐,独立自主:为什么人就应该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父母的各种管教都没打破这种状态。难道他们想要夺去我的这种生活,而代之以“应该”和“必须”吗?难道他们想要我违反一个尽善尽美的、完全适合我的生存形式吗?
我简直弄不懂这件事。
用别的方式而不是按照我常用的有意无意的方法去学习,我既不感兴趣、又不实用,我过去可完全是精力充沛的、生气勃勃的。我掌握市井上的土话,就如我掌握父母所说的标准德语一样。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当中有着多么了不起的智慧的成果,它是无法估量的,一个孩子更难看到这点。在玩耍中,在没有意识到已经学过什么的时候,我就在使用一部包罗万象的词典中的所有语汇概念,以及与此有关想象世界中的一切语汇与概念。 不进学校我是不是也许真的能成长得更快、更好和更充实呢? 但是最糟糕的也许是我所感受到的灵魂上的痛楚。我父母一定知道他们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曾经相信他们那无限的爱,而现在他们把我交到一个陌生的、令我恐惧的地方去。这难道不是像把我驱逐一样吗?他们承认他们有责任把我——一个只能在自由自在的氛围里,在自由的行动中才能生存的人——关在一个房间里,他们承认他们有责任把我交给一个凶老头儿,已经有人跟我讲起这老头儿,并且说以后有我受的:他用手打孩子的脸,用棍子打手心,以致留下红红的印记,或者是扒下裤子打屁股!
上学的第一天临近了。第一次上学的路,我已记不得是拉着谁的手,我是怀着又害怕又畏缩的心情走过这段路的。当时我觉得那是一条长得无尽头的路,当我半个世纪后去寻访那古老
的校舍,只是由于它从古老的“普鲁士皇冠”的窗口一眼就可望及的缘故却反而没有找到它时,我确实感到很惊讶。 途中我曾几度绝望,送我上学的女人说了许多好话,当她在学校门口把我一个人留在集合在里的孩子们中间之后,昏昏沉沉的顺从就取代了绝望。 有短短的一段等侯时间,在这期间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相互探询着彼此认识了。当我们拥在学校前厅里的时候,一个小东西向我靠近,并且试图增强我的恐惧感而后快,他已经看出了我的害怕心理。这个肮脏的蛆虫和坏蛋选中了我作为他暴虐狂本能的牺牲品。他向我描述了学校里的情况,这一点他知道得并不比我更多,他把老师描绘成一个专门对学生进行刑罚的差役,当他看到我充满恐惧的哭丧的脸上流露出相信他的神情时,他高兴了。这个捣蛋鬼说:你说话,他打你。你沉默不语,你打喷嚏,他也打你。你擦鼻涕,他也打你。他大声叫你时,就是要打你了。你要注意,你跨进屋里去,他也打你。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他就用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听说的方言叨唠个不停。
一个小时以后,我回到家中,高高兴兴地一边和父母一起吃饭,一边吹牛,然后比往日更加高兴地冲向室外,奔向那童年时代无拘无束的、尚未失去的世界。
不,这所乡村学校,连同那位年老的、脾气总是很不好的老师布伦德尔,都没把我毁坏。我的生活空间没有被夺走,我的自由、我的生活乐趣依然如旧。
16、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第一次上学时的心理历程。 17、结合文章,请想像一下“我”放学回家后的心情,并描述出来。 18、“不进学校我是不是也许真的能成长得更快,更好,更充实呢?”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19、第一天放学后,“我”为什么没有害怕、恐惧反而高兴起来?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shà jī cù zhuàn xuè fěi bàng 3、①盛气凌人:形容傲慢骄横,气势逼人。 微不足道:很微小,不值得一提。
②昂首阔步:昂着头,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里是讽刺的说法。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4、A
点拨:B“不浮众望”应写作“不负众望”; C“高忱无忧”应写作“高枕无忧”; D“恢心丧气”应写为“灰心丧气”。 5、D 点拨:“跳水”此处指小轿车的价格很快将下来。 【语言表达训练】
6、希金斯是被“我”在报纸上讽刺过的人,他因恼怒找“我”算帐,因为看到“我”太年轻,认为不值得和“我”计较,所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 点拨:希金斯是什么人?他来访的目的可能是什么?“我”当时有多大? 7、因为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编辑,为了击败竞争对手,“我”煞费苦心。两位知名人士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所以“我”狠狠嘲笑。新来的外乡人只是趣味低下,挖苦他是给他个教训,应当有分寸。
点拨:作者嘲讽他们的原因和目的相同吗?与他们的身份或所作所为有关吗?
8、叔父的生气是因为“我”得罪了不少人,后来看到“我”登记了很多新用户就又变得温和了。
点拨:结合原文,再稍加分析,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9、聪明伶俐,求上进、有志气,热爱生活,热爱文学。
点拨:文中作者已有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
10、文学手法是可以借鉴在写作中的,但并非可以到处适用,为人处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人,因人因事而异。
点拨:本题重在要求学生正确处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借鉴的关系问题。 【课内同步阅读】 11、“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希斯金是一家和我们作对的报纸的编辑” 第一层:叔父外出,让我编周报。 第二层:介绍希金斯的近况。
12、第一处是解释说明,第二处是补充说明。 13、撰写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
14、因为“我”发表的这几篇文章不同凡响,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15、“看不起”实际上写的是,那位裁缝没有想到写文章的竟然是一个小孩子,感到自己很
丢脸。一个“也”字说明希金斯也有同样的想法。 【课外拓展阅读】
16、害怕——绝望——顺从。 17、略
点拨:开放性题目,当时的心情当然是轻松愉悦的,只要写出有类似的句子即可。
18、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只有进学校掌握知识才能成长得更快更好。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突出他当时内心的恐怖和想逃避的心理。
点拨:答案不统一,只要认识到观点的错误,言之成理即可。
19、因为别人对学校的宣传有误差,而“我”的切身体验证明学校并没有把我的生活空间夺走,我还是自由的,有生活乐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