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201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师大2013级研期末《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 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体系的发展与规划动态。 3、主体功能区的涵及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4、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

5、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的科学涵和实践意义。

6、我国城中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7、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Weason

第一题: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秉持“理论—假设—检证—理论”的研究式,强调科学问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又致力于解决本土问题的“实用研究”,基本立场是“洋为中用”,强调国外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的实用研究方法[3] 3.3 研究发展趋势 (1)多尺度的研究。

近年来,城市地理学重视尺度问题的研究,从不同尺度研究城市空间过程、现象及空间结构,传统的研究尺度——城市,仍是重要的研究尺度;但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融合与发展,城市部结构要素的重组,城市地理需要既从更宏观的尺度,对城市进行研究,也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一是全球围的城市体系——全球城市体系的研究;二是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三是全球城市的研究。既重视城市发展的[16]全球背景,又关注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从较微观层面的研究关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行为场所的微区位,尤其关注对营业性场所的微区位研究,以及城市社区地理的研究。

2)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与多元化。

传统的城地理学派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型,近来的城市地理学派更加重视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把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融合起来研究,如:城市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表征的方法如把符号学、体验、象征、历史等介入城市的真实空间,寻求一种综合的城市解读;从城市文化寻求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的解读;城市地理的精神分析的超自然转向则是建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关注非意识对人们行为及城市的影响[16,47,49-55]。 (3)研究容社会化趋势。

国外城市地理学重视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研究容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趋势,许多城市地理学家,成了城市社会学家。这反映城市地理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明显,学科界限模糊。目前,从国外城市地理学的杂志,如《Urban Geography》、《Urban Study》、《Progress ofHuman Geograph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等杂志都反映出这种趋势,有些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空间方面,有些并没有涉及。这些研究包括:①城市移民、避难者的空间迁移;②城市空间的不平等、城市社会极化;③城市少数民族居住区、贫民窟、无家可归者、社会混合居住;④城市种居民的权利、公共空间的权利等;⑤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化问题、城市健康等。 (4)研究的“管理化”倾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了深刻的公共治理变革,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时代”宣告结束。西方国家政府普遍推崇市场化,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导致了新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模式

的产生,引发了许多国家发展环境与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型。为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积极推行了各种营销战略,在西方许多传统型的管理模式,正迅速被企业化模式所取代,为了实现有效的增长,政府、商业机构、民间团体等各种利益团体合作形成“增长联盟”或增长机器。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地理学需要为城市发展服务,因此,近年来,城市地理界关于城市管治、城市营销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16]。

4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问题层出不穷,这也为中国城市地理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从目前中国城市和城市地理学发展看其发展趋势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中国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起初主要是少数学者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研究进展,并用数学方法进行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社会区研究表明,形成社会空间地域差异的要素集中反映在人口的文化构成、密集程度、性别和职业构成、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婚姻状况5个主成分上,研究结果将其分为5种类型〔‘29一‘33]。许学强等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社会区划分,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也存在社会区,但其影响因素既不是种族隔离,也不是经济收入的高低,而主要是历史因素和现时的土地功能布局及分房制度I‘3’]。近年来,顾朝林等在实证调查

基础上,研究了社会极化和空间分异现象[‘32],在分析影响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历程,指出社会空间结构的快速转变正在导致人类住区的不协调发展,即城市社会极化和不平衡的社会空间增长〔‘35]。其他学者还开展了城市住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人口地域变动研究、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城市意象空间分析〔‘3“一‘40]。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城市地理学的理论意义,而且丰富了城市规划容,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城市现代化研究

城市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生态等的现代化,它是指城市的多功能与系统协调运行,从而使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竞争达到并保持所处时代的先进水平,就城市而言,现代化是国际性的基础与前提,而国际化则是现代化的某种功能的扩大与体现〔‘4‘〕。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大城市的现代化功能研究〔‘42]。士谋等认为工业向城市地区集中,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现代化要素向城市地区集合,由城市化到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这是当今世界的总体发展趋势。士谋提出了城市现代化的6个方面的指标:城市规划科学的合理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园林化;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城市人民生活高度社会化;各种资源利用的高度信息化〔’43]。徐巨洲认为城市的涵主要是工业化,现代化设施是它的本质,即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在未来50a,中国城市发展大体上分3个阶段持续前进,

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2014

师大2013级研期末《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2、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体系的发展与规划动态。3、主体功能区的涵及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4、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5、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的科学涵和实践意义。6、我国城中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7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tleq59qt84ddq3430jm4g4gh0kzl900yk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