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_22苏联的社会主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C.农业集体化

B.固定的粮食税 D.大规模开垦荒地

2.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 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批判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 D.新经济政策遇到阻力和困难

3.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目的是在苏联恢复资本主义 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 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

4. 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学者评价的是( )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西方的“混合经济”

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D.美国的“新经济”

5.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政策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6. 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据此分析,斯大林意在( )

A.调整农村阶级关系 C.优先保护农民利益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7. 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联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 )

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世界潮流 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 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 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

8. 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另一方面,从1934年开始的大肃反运动仅在1937—1938年间就有200多万人受到清洗,其中包括4万多名营级以上的高中级军官。这说明( )

A.“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已被认识 B.大肃反促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C.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斯大林模式”在苏德战争初期利弊并存

9. 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 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0. 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11. 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 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

12. 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不会这么快丧命。这说明(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了苏联解体的到来 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

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催生下的结果 D.苏联解体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16分)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粮食总产量 82.5 85.6 年份 1957 1958 粮食总产量 105.0 141.2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_22苏联的社会主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0.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A.余粮收集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tk4f3i0nu6gjog0oh073pit886asl004x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