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业比重下降至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趋于下降,达到4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上升,也达到45%左右。从GDP的使用结构看,在“十二五”期末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费比重则上升到接近50%。 未来五年中国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为:

一是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15年的人口总量不突破13.8亿人,城镇人口突破8.3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 二是就业率。“十二五”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促进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制度安排上。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方面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就业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要通过发展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岗位。加大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加强就业困难地区的再就业工作。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登记失业率。在“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工作要有实质性推进。尤其要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建设的不平衡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工作重点包括: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力争2015年农村参保率达到80%:在建立和完善基础养老金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为实现全国统筹打好基础。完善做实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办法途径。二,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70%的农村人口。三,加快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十二五”期间,针对低收入居民的特殊需要和实际困难,逐步增加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包括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在内的各项特殊需要救助制度。四是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四是平均受教育年限,2015年,大学入学率达到6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五是R&D投入占GDP比重,国家对R&D的投入达到GDP的2.5%,科技实力总水平进入世界前10名:单位能源消耗所创造的产值比2010年提高两倍;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达到10%,企业R&D投入的份额占到70%;半导体晶片产值占全国GDP的1.0%(中等资讯化社会水平)。

六是资源和环境发展目标,从能源总产量与可开采量来看,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33亿吨以上,石油2亿吨以上,天然气1600亿立方米以上,地面抽采煤层气100亿立方米,铁、铜、铝土矿、钾盐等重要矿产国内保障程度保持现有水平或得到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平明显提高,重要优势矿产开采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断优化。到2015年,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10%以上,完成约50处重要矿产地储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约5个百分点。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状况明显改善;到2015年,新建和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以上,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30%以上。

七是耕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方面,2015年的耕地面积不低于18.1亿亩,粮食作物播种比重不低于64.7%,单产要达到326公斤/亩。在森林覆盖率方面,201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

八是可再生能源比例应该从现在的8%再提高十几个百分点;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清洁煤炭消费比例:单位GDP能耗再提高10%。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

【“十二五”规划中国企业发展展望】

看看世界500强的榜单,2009年世界500强中内地企业共有34家, 2008年内地企业25家,2007年内地企业22家,2006年内地企业19家。透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许多企业渡过了生存期,海尔们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正承受前所未有的“高原反应”。无疑,“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对“不良反应”开始适应,并进入不断探索,以寻求突破。“十一五”时期更多的是试验、探索、纠偏、找路,那么经历了这些之后,中国企业的能力和综合实力会逐步提升。未来的“十二五”将是这些企业调整和突破的关键时期。

中国企业能突破了现有的地位和格局,才能真正在世界舞台上施展才华,赢得一些之地,甚至取得领先地位;不能突破,意味着可能丧失现有的地位,甚至退出竞争舞台。事实上,“十二五”这样一个时间段正好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从中国的发展历史和渗透到中国人骨子里的聪明顽强来看,真正的世界级企业一定会涌现。可以预料 “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非国有的中国企业跨入世界500强行列,华为、海尔、联想、美的等,只有这些企业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才能真正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也才能真正说明中国经济的真实实力,也才能说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真正走向复兴。

目前,中国企业又到了要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未雨绸缪,未来的“十二五”将是“中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和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之所以提到产业转型和跨越提升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1、从“机会派”到“实力派”

26 / 34

中国企业的起家和发展,大多是依靠把握市场机会发展起来的,但发展到现在,市场的机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比比皆是,那样易于辨识和把握,企业的竞争正在由以前的“机会竞争”发展到“综合实力”的竞争。目前许多企业仍然是机会导向的思维和竞争模式,显然这是无法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环境的要求,综合竞争力才是中国企业未来真正决胜的关键。中国企业需要的是从目前的“机会派”向“实力派”的转型。

2、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品牌”

低成本劳动力、超强的模仿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带来的“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正在大幅提升中国的影响力。随着进一步发展,这种影响力也在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品牌缺失正在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下苦力,不赚钱,给别人打工,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政府首次的全球广告就证明了中国制造需要得到世界的认可,也意味着未来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转型的开始。接下来的“十二五”将会成为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塑造的关键时期。 3、从“跟随者”到“领先者”

中国企业的规模在上升,但其发展的模式仍没有质的突破,在行业中仍然处于跟随者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不掌握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单一、系统管理能力偏弱、规模大而盈利能力不强。在企业成长和与世界级企业同台竞技过程中,中国企业仍然处在弱势地位。海尔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转型,显示中国企业从跟随者正在走向领先者。联想集团购并IBMPC业务显然也是寻求产业地位的提升,并借此一跃成为电脑行业的前三名。可以遇见,未来的“十二五”时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真正能完成从行业跟随者到领先者的成长。

4、从“短跑冠军”到“长跑冠军”

中国企业从“十一五”甚至更早就提出了,要做百年企业,要基业常青,但口中喊的是一回事,行动上是另一回事。在实际竞争中仍然是以各种短视的招法为主要竞争手段。支配中国企业的管理思维和行为仍然是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的,综观那些世界级企业,“十二五”期间,中国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一批优秀企业都将进入真正的而立之年,而这一时间正是考验企业生死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能够度过这一时期,并开始和逐步适应“高原反应”,将能真正实现从“短跑冠军”到“长跑冠军”的跨越。

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转型正处于一个跨越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节点,前面无路可寻,成败则影响较大。探索的大幕已经拉开,未来就看能力有没有提升,能不能突破?“十二五”无疑将是转型取得跨越和突破的关键时间节点。有鉴于“十二五”时期的关键和其作用的重要,“十二五”规划对中国企业来说就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因此,中国企业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注意企业发展的前瞻性、突破性、创新性。 【“十二五”规划中国城市发展展望】

继2004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推出《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之后,中国城市论坛峰会再次发布了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报告在全面评估中国城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城市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发展的进程,也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到2008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5.6%,我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或者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的增长将带来交通、环境、能源、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些结构的变化又将引发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这三大革命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基于这个判断,“十二五”期间将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

专家预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虽然国际金融危机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但这场危机必将会过去,中国经济必将率先复苏,并有望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后危机时代将呈现十个方面新的趋势。 一是世界经济“回归实业”。二是世界金融体系正在重建,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中国有理由成为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主角之一。三是城市经济进入高成本时代。四是通货膨胀与紧缩并存。五是政府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六是世界经济进入“低碳时代”。七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后占有更大发展先机和空间。八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率降低储蓄率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依靠出口拉动增长已不现实。九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十是国进民退导致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难。连玉明解释说,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市场寒冬中难以抵御风险,进而濒临破产或转型;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不断通过政策优势和资金垄断加速国有化进程,从而使市场化民营化竞争愈加激烈。 【“十二五”规划长三角发展展望】 1、城市化的新趋势

27 / 34

必须要看到,前30年中国推进城市化速度非常快,而后30年城市化会出现新的特点,这跟未来整个经济、整个工业化发展关系非常大,甚至跟整个国际化关系都非常大。这里面可能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来探索。

第一,城市能级。前30年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主要是以单体城市或者独立的城市发展为核心,而后一轮城市化主要是以城市群进一步崛起为标志,这可能是一个很明显特点。推动城市群进一步崛起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交通格局的大提升。以长三角为例,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交通大致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铁路时代,当时长三角交通主要依托的是浙赣和沪杭两条铁路;第二个是高速公路时代,随着上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成了连接长三角区域的主要通道;第三个是跨海大桥时代,大桥的建设把长三角的高速公路进一步连起来了,拉近了各城市的距离。从全国来说,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的前一轮城市化依托的主要是高速公路,2004年全国的高速公路规模为2.4万公里,到2008年应该是6.5万公里,大量高速公路建起来,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后一轮城市化的发展,主要将以城市内部的立体交通和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为主导。从城际轨道来看,长三角除了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以外,将来各个城市的城际轨道都会连接,这种连接所带来的新的城市化格局,跟过去的城市化相比显然发生了一个质的跳跃。可以认为,支撑中国前一轮城市化的是水泥、钢筋,而后一轮城市化则需要由高科技来支撑。

第二,城市产业。未来的城市产业将会以城市群的崛起为基础,出现两方面的进化:一是城市产业会更加趋向服务化和高端化,二是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会越来越明晰。理由有两条:首先,是我国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也好,资源也好,科技也好,产业也好,国际化程度已越来越高,中国将全面融入全球化。其次,是市场化的进一步提升,随着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改革,中国市场化程度会不断提升。随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其背后将会产生大量的服务需求。因为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条件下,产品的交易、资金的筹措、资源的筹集,已不可能由一个企业或者几家企业完成整个过程,它必须要有大量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金融、贸易、航运,也包括其他一些生活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而这些服务必将由各个城市群尤其是核心城市来完成。因此,相信未来的城市产业会更加注重服务型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相信将来城市产业不仅会向高端化、向服务化这个方向发展,而且随着市场的作用,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也会越来越明晰。这是前30年和后30年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三,城市管理。将来的城市管理会越来越复杂,现在这种交通格局和未来的城市化格局,一方面将使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集聚,目前老概念的长三角16个城市户籍居民为8600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至少有3000万人,16个城市的实有人口已接近12000万人,未来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交通的便利化,将使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所以,将来城市管理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就迫使城市之间制度的一体化,以及其他各方面连接的加强。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化和复杂化,将为城市就业、教育、医疗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在公共服务方面也会有极大的变化。

2、工业化的新趋势

下一阶段,中国会出现新一轮工业化趋势,将对整个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那么新一轮工业化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搞“十二五”也好、长期思考也好,必须要考虑的。在未来一轮工业化当中必须要突破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装备工业化。首先要突破工作母机、工作机械,我们什么产品都在生产,但是生产的工具大量依赖于发达国家。我们生产中有大量流水线、工作母机,特别是一些数控机床等,都得从国外进口的,目前机械装备中进口的比例大约还在60%左右。中国如果在新一轮工业化当中不去突破这个环节,那么这个工业命脉永远是掌握在人家手里,这一条非常重要。二是要突破交通设备。交通设备从天上到地下到海里都需要突破,比如轨道交通设备,现在就是一个地铁车厢我们都还得从德国进口,其他方面包括航空设备、水上交通等等,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度也很高。中国的工业化如果不提升,不往这个方向努力,将来我们拉动的是西方的工业化。三是要突破装备业的整个控制系统。我们有很多方面的控制系统,目前对国外的依赖度都很高。此外,我们现在虽然是造船大国,但航海设备的控制系统、航空设备的控制系统,很多东西还是依赖于国外。装备工业如果还像过去这样走,肯定是不行的,这是未来几十年里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材料工业。目前我们的材料跟国外的材料相比差距太大。我们的钢材生产已是全球的大户,但我们用的高端材料还是得进口,不要看现在进口的规模不大,但进口材料的价格比出口的不知道高多少。譬如说现在已能搞风力发电机了,但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做的风机叶子可以比我们长、比我们宽,但分量比我们轻,因为材料不一样。没有好的材料,很难生产出好的产品,在下一轮工业化当中必须要突破的是材料工业。

第三,传统消费品工业。中国有不少原来具有优势的传统消费品“死”掉了,比如上海以前的\老三大件\,其中有一个是手表,上点年纪的人可能都知道上海的“上海牌”、“春蕾牌”手表。现在上海还有手表厂吗?几乎没有了,

28 / 34

仅留下的是杨浦区的一个小企业,有几个老工人,他们给瑞士的手表生产机芯,一个机芯可以卖到8000多元人民币,但是没有规模,等这些为数不多的老工人退休了,这个行业在上海可能也就消失了。类似这种消费品工业是典型的都市型时尚工业,附加价值极高,而且没有污染,物质消耗又不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这类高档的时尚消费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是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因此,这些消费品中国是需要突破和提升的。 第四,跟进新兴产业。我们有一些新领域必须要跟进,这些东西在未来工业化中应该要花大力气推进,要紧紧跟上国际新兴工业化的潮流。 3、集约化的新趋势

下一轮中国发展必须要集约化。首先是土地的制约,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容纳了13亿以上的人口,而美国94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刚到3亿;加拿大970万平方公里,只有3800万人口,比上海人口多一点,中国的人口规模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特别是沿海地区,目前长三角16个城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96,容纳的人口占到全国的1/10,这种态势迫使你不集约也得集约。现在沿海地区都在叫有项目没土地,像长三角这种地方,将来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第二是资源的制约。现在中国用的能源,实际上进口的原油已占到消费总量的50%,矿石进口在全球海运出口矿石中52%是中国人进口的,日本人进口了12%。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面,不集约也不行,必须要降低能耗,要降低物耗,提升提高产业附加价值,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三是水资源的制约。中国大量城市缺水,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会越来越紧张,也必须集约用水。 4、消费高档化的新趋势

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大发展,老百姓富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50%多降到了36%,人们对购买高档消费品的欲望越来越强,你看国际上买高档化商品的很多是中国人,这说明了一种趋势,可以说是未来中国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的工业化也必须适应这种趋势,这也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 中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趋势、新一轮工业化趋势、新一轮集约化趋势和新一轮消费高档化趋势等四大趋势,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特别是沿海地区必须考虑。

各方观点荟萃

【吴敬琏:对“十二五”规划的四个意见】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应当是吸取之前的经验,对重大问题有持续深入的研究。对“十二五”我们大家有很高的期待,我想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我看我们“十一五”规划是个很好的规划,但是他的实际的进展不多,做一个好的规划,怎么样从过去4年总结出经验来,我们“十二五”能够制订一个好的规划。

第二是教育,以效率提高为基础的增长方式,已经30多年了,30年中有很多进展,一方面深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对于干部和群众的教育都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教育要编点教材还是什么,能够一层层展开,一直到落实。要进行全面教育。

第三,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行研究,在制订的过程中和执行过程中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制订具体措施。

第四,我们要学我们过去30年一个好的办法,要放手,让各个地方来创造,而我们这些企业家可以跟地方同志相结合,总结各个地方的经验和教训,因为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够发挥大家创造性的话可能更好,所以我建议我们要多关注和地方一起创造一些区域性经验提供各地参考,用一定方式交流。

【杨万东: “十二五”规划关注低碳经济】

中国崛起和高碳经济,也形成了一个对应关系,因为中国是以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的形象在最近30年不断崛起的,中国崛起伴随着中国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资源依赖越来越严重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万东表示。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主导,几百年间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布什政府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要加入世界气候谈判,要加入这个气候政治的舞台?这个气候问题已从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也就是说美国的核心利益实际上是美元保卫战,通过变碳经济为碳政治,采取碳经济向碳政治的转变来换取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杨万东认为,“这对中国就是一个外部的压力,因为美国在新能源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储备,美国产业的服务业化和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使得美国在碳经济方面又可能占先。美国可能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纠正过度偏重金融业的经济结构,通过美国实体产业的竞争力的回升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所以,中国必须要深度的开发经济,然后通过技术的变迁,通过国

29 / 34

际谈判的中应用权益的争取,来赢得自己国内的发展空间。

气候变化有周期因素,有太阳活动,有火山爆发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后则主要是人类活动,除了工业活动,战争、核试验、现代化的生活以及能源结构都是气候变化的原因。2007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金融业形成了一个定向爆破,那么这个定向爆破之后美国现在面临一个战略选择,按奥巴马的话说,美国不能继续依靠金融巫术来维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人民的生活了。美国要调整进入到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个新的发展方向就是现在所宣传得比较普遍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生物技术,这些东西成为美国的新的产业选择和战略选择。

WTO是我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低碳经济模式又是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意图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避免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竞争。2009年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排放税。

对经济学的挑战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建立碳排放“限量及交易”(cap-and-trade)机制,内部化碳排放的负面性。从具体的效率标准来看: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而是“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意义上的效率标准。按照这一效率标准,在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如果那些从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人,只要其所增加的利益足以补偿(并不要求实际实偿)在同一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受到损失的人的利益,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十二五”规划应突出三个功能】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首先应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定位“十二五”在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和功能。如果“十二五”仅仅是目前发展阶段的延续,那么“十二五”规划就属于在延续现有发展战略与路径基础上的完善性规划。但是,鉴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与大势,在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之后,“十二五”将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拐点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对“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就需要一种从战略转型的高度与长周期发展趋势的大视角,来定位“十二五”规划的地位和功能。建议“十二五”规划应当突出三个功能:一是保证不能犯方向性错误的目标导航功能;二是聚焦结构转型战略的奠基功能,三是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创新激励功能。

一、“十二五”规划是国际经济拐点转型与中国经济社会拐点转型的重叠期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的动力与契机。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00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泡沫破裂,标志着IT产业作为推动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时代的结束,从而演绎出了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赌博式产业:以金融投机为内容的虚拟经济。而今,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催化下,世界经济将面临着以下四方面转型:

一是世界经济格局转型: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这次发轫于美国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国独霸的单极化格局。正在形成的欧盟经济区、美洲经济区、东亚经济区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新格局,将成为左右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地缘力量。

二是世界经济形态转型: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当代人类正处在一个多重危机并发与新经济形态兴起的时期。在当今世界遭受的金融危机与能源环境危机的重压下,探索一种更具有持续性的新兴产业、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尝试修复危机创伤、应对环境危机的新选择。特别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新能源革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酝酿着人类文明史上继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新经济形态革命,这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亟须关注与研究的新趋向。

三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以新能源产业、智能产业、低碳贸易、文化产业与有机农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进入的新领域,获得新优势竞争的新高地。新兴产业的兴起,标志着推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四是国际社会价值趋向转型:从单一的物质价值观向多元化的生态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本价值观转型。在经济、能源与环境多重危机的冲击下,当代人类开始从文明的高度反思来自西方主导的文化范式与价值观;推崇天人合一、系统整合、和谐共赢的东方价值观与东方智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危机催化下的一个多元文化复兴时代正在来临。

上述正在发生的四方面转型,不是局部的转型,而是涉及多重危机催化下的人类文明形态、经济形态、增长模式与文化范式拐点式转型。自工业革命以来,历次技术革命与经济革命,始终是在西方世界范围内进行。目前世界性的

30 / 34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业比重下降至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趋于下降,达到4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上升,也达到45%左右。从GDP的使用结构看,在“十二五”期末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费比重则上升到接近50%。未来五年中国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为:一是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15年的人口总量不突破13.8亿人,城镇人口突破8.3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二是就业率。“十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th4v423a46cyp27mp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