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活动一专题讲座
十街大村小学
老师们: 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大村小学。受中小学校教导处主任、我们大村小学戍校长的委托,与在座的诸位交流,我很荣幸。你们虽然是教育战线的新兵,但你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精英。众所周知,教师聘任也是“逢进必考”,越考门槛越高,所以,你们越是年轻,越值得我仰视。交流自己的感受,难免个人的、主观的想法比较多,请老师们带着辩证眼光,批判地听。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漫谈青年教师怎样备好课? 一、从手头工作检查说起
谈到备课,我就从手头工作检查说起。估计有些老师跟我一样,相当的不喜欢被隔三差五的检查。前些天,我们学校搞了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数学课上,有个小朋友,举手非常积极,叫他回答问题时,他的回答是,“老师,什么时候检查制作作业呀?”我晕倒。做得好的人,总是期待着检查。老师们,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检查教案一般是检查二次备课、教后记等。因为一次备课,好多是“大集体备课”,我说的意思是全省同轨教师集体网上备的课。检查二次备课,主要看你根据个体情况修改后的个案。有些学校甚至要求二次备课修改需要达到1/3以上,这大概是基于“大集体备课”的背景。与其说,花那么多时间修改1/3以上,不如个人认真准备,集体备课时,大家再集思广益。比如主动向老教师学习;比如就一些新的教学思路、有争议题目,共同探讨;比如资源共享等等。城东小学、桥小学等学校都举办过集体备课的开放活动,其它各校也都在积极推广,青年教师应该珍惜这样的平台。
我也多次学习过不少老师的二次备课。有的教案上写满了,看得出,是抓紧时间,抄的;有的画几笔,表示他备过课了,圈阅的;有的一连翻过几页,一个字也没有,天书。如果这些课都能上得不错,对备课的老师来说,多写几个字,也是形式。教师,能做到这样,心中有课,绝对是值得夸赞的。徐校长给我指导、审稿时说,“这一点,我有感受,我刚工作的时候,领导检查我的教案,批语是
——过简,可我确实是认真准备了,好多话,挤去水分,也就几行字了。所以,我从不规定老师一定要写多少。”
老师们,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是高效课堂的需要,是你个人成长的需要,不能为应付检查,做个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在我学习过的二次备课的个案中,修改教学过程的很多,很少有老师修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老师们把它当成盲肠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儿。教学目标是圣经,不能抓在和尚手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纲领,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和质量要求。每一册教材、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它的补充和预设结果。这里,选几点跟大家回顾一下。“新课标”的四基与基本素养,(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教育理念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三、满足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四、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标”的总体目标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次听“一人一课”,课本后面的一道计算题,题目要,“比一比,再计算。”上课的老师提都没提,直接放到课堂作业去了,他不知道那是块金子,或者认为太简单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让学生比较。其实,这道题的题眼就是“比一比”。一次校长喊我一起听一位老师的随堂课,同样是一道计算题,在学生交流后,教师没办法总结,因为这位老师用的是简案,上面没有参考答案,课上无所适从。 评课例子老师们见得不会少,有的老师评课时说几句套话,“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小组合作,课堂气氛热烈”等等。或者,抓住一些枝头末梢,东扯西扯几句,敷衍一下。可以说这样的评课肯定不得要领,评不到点子上。甚至,一次教研评课,一位老师说,“XX校长,说老实话,我真听不出好坏,真听不出来。”这位老师诚实得可爱。
举习题处理,听课评课的例子,是因为教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常见。为什么习题不会处理,听课不会评课呢?因为老师心中根本没谱,没有标尺。这个标尺就是课标精神、教学目标。离开了“新课标”精神,就谈不上什么课时目标,没有
预设的教学目标,你的课就没有了目的性、指向性。这样毫无章法的“散打”,结果必然是种瓜得豆,缺失预设的生成。听课是学习,评课是总结不足与经验,更好地学习。不会听评课,备课自然不晓得天东天西。上课只能是照本宣科,呆做题目。这就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远了。 再说说评课。
某年某月到江南某地某校学习,课研标题是“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执教老师前面是学生,学生后面有十几个老师,手拿计算器、观察量表,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课后经过紧细致的统计,每个组的老师就“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学生出错后教师的处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等观察点进行汇报,经过比较专业的分析,最后综合出对这节课的综合评价。我没有轻视人家教研的意思,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江南人——不差钱。平时我们的听评课,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新课标”已教给你科学的评课方法。“新课标”最新修订案九大变化第8条,课程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评课时,套用两句话:预设教学目标适中吗?实现得怎么样?
那么,我们备课把程序倒过来就行了。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借助什么实现目标?怎样实施才能实现目标?等等。因此,我要说,要备好课,先从学习“新课标”开始。带着中央精神到地方,你的起点高了。 三、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
“新课标”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分布体现在6个年级12册教材中。数学知识有它的系统性,又有它的阶段性。比如,数与代数的主要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方程等。具体呈现为一二年级的百以加减;三四年级的整数乘除,字母表示数;五六年级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方程等。两个学段知识层次不同,前后紧密联系,后续学习,必须建立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同样,以生活情境方式呈现的“解决实际问题”,也以相应的计算能力,穿插于各学段的习题之中。
说一个掌故。海光小学的扣林老师,只用了一句话,就赢得我们夏主任的芳心。原题记不得了,差不多这样的例子,教学2500/800,扣林老师总结时说,
“2500除以800,我们可以把它看成25个百除以8个百。”夏主任说,“一节课,我只要他这句话。”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算理一样,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基于算理的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余数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教学时,我们需要通晓不同学段的知识在外在的联系,才能引导学生连成一条线,整体建构。我想,这也是夏主任那一句话的正解。
所以,要备好课,光看一节课教学容,一节课的一道计算,可能令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备课,我们需要上溯,回到知识原点;需要立足单元看全册,通过全册看整体。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知识之间的衔接,再回到单元看一个知识点,你会发现,你眼前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个思想。 再拿检查手头工作说事。检查手头工作时,查看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的较多,看教师使用教师教学用书情况的很少。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的综合解读,每单元都从教学目标、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几个部分,对教材分析。借助分析,教师需要站在高于教学容的角度进行数学层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标要求,才能准确地把握该单元教学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突出对重点的分析,目的是让教师抓住该单元容的数学本质,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准确定位。因此,认真研读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弄清楚每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课后每道题的设计意图,我们才可能备好一节课。(例三角形的引入,我们集体备课的几种方案。经历折、剪、拼的活动,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观念。)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教师教学用书,要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班实际,参考不照搬。
重点、难点、开发点。 备课:需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案例:六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替换”。
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
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所以,我把本课的预设指向定位为两句话,为什么要用替换的策略?你是怎样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的?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
1、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2、怎样转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过程)
数学教学,就是借助知识传承,发展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能力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教材开发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数学备课,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开发,发展学生思考。开发点可以是重点或难点,可以贯穿重点或难点,可以是书后一道习题,可以是联系全课的一种策略。
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想必大家都欣赏过,没有听过的,建议你回去一定看一看。放着那么好的课不学习,却听我在这儿浪费时间,是舍本求末。老师的课,唯美,结构紧凑,流畅凝练。折正方形纸表示1/4的环节,这个开发点如神来之笔,不仅让学生领悟到,虽然形状不同,但只要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1/4;学生动手操作折出不同形状的过程,又折射出创造的火花。随着最后一个分蛋糕广告的演示,全场的听课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会心的微笑。“新课标”的价值取向之一——建构美好“人性”,这个开发点让德、智完美结合,非常给力。
四、为学生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