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
A.① B.③ C.⑤ D.⑥ 答案:D
2.(2017·浙江杭州七县期末)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答案:B
3.(2018·浙江余姚选考模拟)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答案:A
4.(2018·浙江宁波期末)子启是商朝君主帝乙的长子,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三子叫受德。子启的母亲生子启时还是妾的身份,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帝乙想要立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争辩说:“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于是受德继承了王位,是为帝辛(纣王)。而子启后受封于微地,故称微子启。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代的宗法制对周代有重大影响 B.商周时期子启的封地一直在微国 C.微子启在商代为大宗在周代为小宗 D.微子启在封地内可随意任免官吏 答案:A
5.(2018·浙江杭州六校联考)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B
1 / 4
2019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6.(2017·浙江湖州期末)历史评价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①秦朝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的地区,开辟了“五尺道” ②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③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④秦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7.(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 )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C.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答案:C
8.右图是秦朝一重要官职的官印,后世官职中与其职能最相近的是( )
A.汉武帝时期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尚书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元朝的行省长官 答案:A
9.汉初政治呈现出一种“布衣风格”。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本人出身低微,功臣集团的出身大多与其类似。这一“布衣风格”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贵族势力的衰弱 C.分封制彻底被废除 D.宗法政治十分强大 答案:B
10.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这表明当时( ) A.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 B.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D.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 答案:D
11.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12.(2018·浙江杭州六校联考)“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答案:C
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
2 / 4
2019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A
14.《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D.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答案:D
15.“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它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 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的原因。试用一句话概括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6分)
答案:(1)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分)
原因: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2分,每点1分) 制度:刺史制度。(1分)
(2)说明:元朝除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或者答“腹里”和“宣政院辖地”;答宣政院不给分,每点2分,共4分) 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2分)
17.(2018·浙江杭州六校联考)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之为内阁。内阁学士原本的官阶是五品,而六部尚书是二品,可见内阁学士在朝廷上地位并不高,就官职论,绝对不能与汉唐宋时代的宰相地位相比论。然而明代大学士,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各举两例)(4分)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