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提出的组织管理理论是超“Y”理论。
21.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提出,导致集体行为发生的因素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D
【解析】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认为应该把集体行为的形成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斯梅尔瑟提出,只有在结构性助因、结构性紧张、一般化信念、促发性因素、行动动员和社会控制等六个因素不断累加影响下,才会导致集体行为的发生。
22.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 )。 A.生产政体 B.福特主义 C.压迫机制 D.后福特主义
【答案】B
【解析】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福特主义。
23.在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中,多核心理论的提出者是( )。 A.伯吉斯 B.霍伊特 C.林德夫妇 D.哈里斯和厄尔曼 【答案】D
【解析】在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探索中,多核心理论是由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的,他们认为城市可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中心区;同心圆理论和扇形理论分别是由伯吉斯和霍伊特提出的。美国学者林德夫妇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
24.城镇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镇化被称为( )。 A.过度城镇化 B.滞后城镇化 C.同步城镇化
D.低度城镇化 【答案】C
【解析】过度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低度城镇化是指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故A、B、D三项均可排除。
25.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主张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3城市,这种理论是( )。 A.田园城市理论 B.组合城市理论 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答案】A
【解析】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主张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3城市
26.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加速发展阶段是( )。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2000年 D.1978年至今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城镇化道路跌宕起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为平稳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77),为大起大落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27.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一书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可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 )。 A.7个阶层 B.8个阶层 C.9个阶层 D.10个阶层 【答案】D
【解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一书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10个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5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贸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
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是指( )。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答案】C
【解析】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是指反叛。
29.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 A.社会解组理论 B.社会建构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价值冲突理论 【答案】B
【解析】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