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一) 学生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号位注意事项:

座 封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密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不场考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订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装1.春秋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 号证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而进行了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旗鼓相当,考准英者云集,成为显学。材料反映出

只 A.春秋时期文化出现下移趋势 B.儒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针锋相对 D.儒法两派符合当时统治者需求 2.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革卷 时弊的方案,人们观点各异,畅所欲言。出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以推知百家名姓争鸣

此 A.改变了官府垄断教育局面 B.在整体上提高民众素养 C.主要由士大夫推动和引导 D.助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3.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 级班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

孔子

A.已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 B.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 D.在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

4.孟子指出,可以敌视残暴害民的国君,把他杀掉都不为过。这一观点 A.体现了民本思想 B.代表了人民利益 C.否定了君主专制 D.解除了礼制束缚

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所以“威势可以禁暴,厚德则不足以止乱”。由此可知法家

A.在治国上主张“法主德辅” B.主张严刑峻法强化中央集权 C.人性论观点带有偏激色彩 D.认识论不被当时社会认可 6.墨家将“子孝”与“父慈”并提,从不把“子孝”抬到重于“父慈”的地位。这种孝慈并重而不片面强调“子孝”的特点反映出

A.墨家对等级差别的否定 B.儒家对墨家有双重影响 C.墨家有效调和了社会矛盾 D.儒家对墨家理论的认可 7.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刘邦、萧何相继去世后,宰相曹参对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出现了“萧规曹随”现象。材料反映出汉初 A.政治制度未出现创新 B.出现了崇道抑法现象 C.治国政策颇具连续性 D.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8.董仲舒用阴阳流转与四时相配和,推出东西南北中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并且突出土居于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创立了阳尊阴卑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用于社会,又推论出纲常哲学。材料表明其儒学

A.开始关注天人间的关系 B.带有糅合法道学说的痕迹 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髓 D.主要用来服务于专制统治 9.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像》中提出:“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这一言论 A.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改变了为人处世的标准 C.严重背离传统儒家思想 D.体现了民间思想的交锋

10.有学者认为,汉武帝表面上尊崇儒术,高唱儒家德政礼制,实质上则在执行法家的势、术、法之策演奏了一曲“挂羊头卖狗肉”的开山交响乐。汉武帝尊崇儒术真实意图是

A.寻求统治依据 B.缓和社会矛盾 C.提高儒家地位 D.打击敌对势力

11.汉桓帝时,太学生人数增加,政府将太学考试由一年一试改为两年一试,本次考不中者,可以下次继续参加考试,本次考中者也可以参加下次考试以获得更高职位。汉代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A.增加了太学生的考试压力 B.增加了当时的官员人数 C.有利于改变当时阶级关系 D.有利于培养全面儒学人才 12.西汉初办太学时,共有经学博士50人,后来发展到3千人,东汉时期达到3万余人。材料可用来说明两汉时

A.重视儒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B.儒家思想地位逐渐被强化 C.人才的培养已经惠及民间 D.民间对选官方式逐渐认同 13.西汉文翁在任蜀守期间,建立蜀郡学宫为郡学子弟免除徭役,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郡县官吏,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诏令天下郡国全部仿照蜀郡建立官学,中国地方官学制度就此确立。这表明

A.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视 B.蜀郡适宜于教育模式的尝试 C.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在强化 D.蜀文化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 14.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公开宣扬“援佛人儒”。这反映出唐朝思想界

A.出现了三教合流现象 B.儒学地位已岌岌可危 C.突出对佛教进行宣传 D.道教的地位相对较低 15.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在儒家思想正当性与必然性的论证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的特征之一是

孟子 荀子与杨雄 董仲舒 不够充分 混乱不清或错误 粗浅,已误入歧途

传承性 B.时代性 C.思辨性 D.超前性

16.理学产生以后,民间常常把明显不公的判决称为“没有天理”,把明显危害社会所不容的事称为“伤天害理”。由此可知

A.理学精髓已为人们所认可 B.理学思想已融入社会生活 C.民众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 D.民众对理学由拒绝到接受 17.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孝宗皇帝写《原道论》,提倡“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这一论断意在说明儒、释、道三教 A.难以和谐共存 B.社会功能相同 C.具有互补关系 D.逐渐以儒为主

18.读下表。由表格信息可知朱熹与陆九渊的主要区别在于

比较 治学方法 形象比喻 人物 朱熹 道问学,读书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穷理,格物致知 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陆九渊 尊德性,学苟敌机来了,让弟子们闭目养神,知本,内心反省足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矣 摄

A.对待儒学的态度 B.领悟天理的方法 C.经世致用的手段 D.社会责任的承担

19.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在《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中认为,中国前近代的概念可以上溯道明清之际,这段历史可以作为近代中国的胚芽期。这一言论的依据是

A.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 B.摇摇欲坠的君主制度 C.全面崩溃的纲常礼教 D.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 20.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凡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材料表明李贽

A.抹煞了人们的差异性 B.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说 C.否定了理学的空谈性 D.肯定了众生的平等性 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以明心见性之空谈,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则)“爪牙亡而四国乱”。材料表明顾炎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 A.抨击传统儒学 B.渴望开明政治 C.主张融会贯通 D.推崇经世致用

22.有位明清进步思想家指出,“天子虽尊,亦人也”,封建君主并非“天地大神”,而只是天下众生中的普通一人。由此可知该思想家

A.认为君主应加强修养 B.对君权神授予以了否定 C.跳出了儒家思想窠臼 D.主张废除中国君主制度 23.王夫之认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王夫之的思想主要体现了

A.商品经济下的人性萌动 B.对闭关锁国政策的不满 C.外来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D.人欲对天理的空前冲击 2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清儒学全面指出了理学弊端 B.明清儒家拟恢复先秦儒家学说 C.政治环境变化影响了思想发展 D.清代经学有利于民主思想产生

第II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二 韩非子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他们提出的愚民政策只要求愚弄百姓,用重赏重刑来驱迫民众。在专制之下,皇帝享有绝对权力,不受制约,再加上宗法制度下的约束机制和道德的崩溃,秦朝在统一中国后迅速毁灭。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一一读韩非子有感》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別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并结合秦汉史实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方略的认识。(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道教最高宗教目标就是在现实社会中肉体成仙,因而它就不能不受封建专制集团的辖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王权至上的传统思维方式在其理论中根深蒂固。各种道教理论竭力表明自己政治主张与儒家学说的一致性。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面前,佛教不得不承认君权高于神权。三国时期,著名僧人康僧会

把孟子的仁政学说同佛教的普度众生相联结,东晋高僧慧远亦说:“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2024-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一) 学生版

2024-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史(一)号位注意事项:座封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密的答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t7466cga11h1yk7phhy1xkfw968dk01au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