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3.提出学习要求,课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用时:10分钟) 件展示: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用时:17分钟) 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7.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 4.大声朗读古诗。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____ 空蒙:_________________ 西子:_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二句,感受晴天和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西湖晴雨天的美。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两句,感受西湖的人性美。 3.指导朗读。 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总结学法,诵读第三、四句,理解诗意。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用时:7分钟)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背诵古诗。 1.学生交流从诗中受到的体会。 2.学生背诵古诗。 句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古曲,让学生感受意境,导入教学反思新课,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然后又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又通过注释、课件、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美。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古诗的意境,背诵古诗。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导案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9.抄写古诗《望洞庭》。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整体读,2.指名学生说自己了2.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知美(用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时:6分钟) 3.播放朗读录音。 4.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3.学生听录音,然后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诵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读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二、理解美,插图以及课件,发挥想象洞察美(用述说古诗的意思。 时:10分钟) 4.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6.背诵古诗。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1.课件展示改编的诗三、对比读,深化美(用时:17分钟) 和原诗。学生对比读,比1.学生读改编的诗和原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10.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交流古诗的意思。 4.学生练习朗读并背诵古诗。 11.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诗。 原诗的精妙之处。 2.再读原诗,体会语言的精妙。 2.小组交流原诗的精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生汇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8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我没有单一地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起来,教师适当演示操作,让学生体会“白银盘”和“一青螺”分别指什么。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诗所描绘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也一览无余了。
《古诗三首》教学片段
◆诵读理解古诗《望洞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望洞庭》,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自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1: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教师多媒体出示)
生2: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3: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师:没有磨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读这两句。(配乐学生诵读) (教师出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师: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我们来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喻句多。第一个比喻句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不易理解,
9
教师引导学生说没有磨过的铜镜给人的感觉,再来理解潭面,学生就易懂多了。教学第二个比喻句时,教师拿来实物让学生观看并同画中的景象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洞庭山水的美,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