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教育的重要性及历程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当今世界,教师在职教育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和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增长,伴随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目标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的质量。但是,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很多没有接受“教师专业”方面的训练,即非师范类院校。在教师职业方面的培训存在着先天不足,教育学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现脱节现象。
高校体育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体育教师并没有得到像其他科类教师得到的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职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很少涉及到高校体育教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层次较多,整体来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屈指可数。改革开放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教育才逐步走上正轨。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教育开展形式和特点各色各样,丰富多彩。但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的要求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教育的总体效果仍然不明显,还滞后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从时间上,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从空间上,与人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有联系,因此,无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都应该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重新认识。由此可见,终身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水平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终身教育的本质是要求人在一生中进行不断的学习,而新时期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时代,这必然导致教育的社会化和整个社会的学习化。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向学习化社会迈进”。1973年出版了《回归教育—为终身教育的战略》阐明“学习社会和教育社会”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组织框架,这一思想被积极运用于教师教育中,终身教育思想为教师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思想理论基础。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终身教育法》。20世纪80年,终身教育理论被引入中国,1995年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也首次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师事业中的地位。因此,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终身教育的法制化的趋势仍将继续加强。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师仅具有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进程应该和教师在职教育紧密结合,激发教师个人自我超越的愿望。只有专业化才能赢得社会地位,才能收到社会尊重。
“新的科技知识不断的推成出新,势必会导致原有知识的更新换代,旧知识终将被新知识所替代”。建国以来,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教师教育培训从萌芽时期到现在的不断发展,由原来的教师职前教育到现在的教师在职教育,经过了不断的探索。
我国体育教师在职教育出现的很早,“1938年的《师范学院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师范学堂须开设进修班,为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一定的机会”。建国初始,全国体育教师师资严重不足,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中学师资力量来补充,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由此,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等院系调整,逐步建立和恢复了体育院校和体育系,缓解了当时我国严重缺乏体育教师师资的需求。但是,依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质量和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随后多地建立了体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让体育教师在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1953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进修暂行办法》。从此,我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思潮涌进世界各国。“1979年5月张宪宏教授代表我国政府参加了第一届世界继续教育工程教育大会,并将“继续工程教育”引入国内”。而后,我国的继续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使得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科学研究能力成为了主要任务。该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参加多为长期培训形式,即“进修学校”、“函授教育”、“教研组培养”等,使大量青年教师得
到了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初步形成了在职教师的培训体系,这时期“学历补偿教育”成为重点职后教育。为很多不具有合格学历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通过考核取得合格学历或证书,胜任教学工作。进入90年代,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开启崭新时代,我国教师在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产生“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模式”,“强调具体人群,制定不同的教育重点”。“这一时期,教师质量问题取代数量问题成为教师在职教育的重点”。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设定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培训的组织与职责,培训的主要形式,培训的考核与管理,以及培训的保障与有关待遇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使高校教师在职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