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PowerPoint》教学设计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陈晓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PowerPoint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启动PowerPoint,认识PowerPoint窗口、制作标题幻灯片、放映幻灯片以及保存和退出幻灯片。学好本课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PowerPoint的热情,也能为以后学好PowerPoint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PowerPoint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模块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内容,这部分的知识一般安排在四、五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能对具体的事物或情境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使得学生将已经掌握的Word的操作技能向PowerPoint的迁移有了技能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看,本课的教学内容少,学生的学习活动较枯燥,为了让枯燥的课有趣味有深度,我创设了“制作介绍大连的多媒体作品”这一任务来贯穿整节课。学生在“了解多媒体作品——选择制作工具——确定使用PowerPoint——初识PowerPoint——规划演示文稿——制作标题幻灯片——拓展延伸”这一任务线索的统领下,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分解到相应的活动中去,将简单的操作训练转移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用。
1. 合理创设情境,引出本课任务
软件的学习,如果全部采用“灌输式”教学,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做法,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前谈话和课堂导入的环节。课前谈话要学生向老师介绍美丽的大连,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城市说起,侃侃而谈的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导入环节,在播放两个介绍盐城的作品后,学生也想做一个介绍大连的作品带给盐城的学生,通过这一任务把整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组织教学。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精心设计环节,呈现知识概念
本课涉及的知识概念有“多媒体作品”、“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知识概念的教学往往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直接讲授,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效果差。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揭示概念。例如,在播放两种介绍盐城的作品后适时追问,在追问的过程逐步揭示“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3. 规划演示文稿,引导有序思维 规划演示文稿,是制作演示文稿的首要步骤,任何一件优秀的演示文稿都离不开前期的缜密规划。为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会规划,设计了“填写学习卡片”的环节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支架”。在本环节,老师首先要学生思考:要制作介绍大连的演示文稿,你准备给你的演示文稿起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呢?你打算做几张幻灯片?要用到哪些元素?如何获取到这些元素呢?老师总结出,这其实就是对即将制作的作品做一个规划,然后让学生在“半成品”的学习卡片上填写自己的规划,为下面制作标题幻灯片埋下伏笔。
4. 搭建有效支架,展开局部探究
PowerPoint和Word都是微软公司Office组件,它们的窗口界面和操作有相似之处。在学生认识PowerPoint窗口时,为了避免了生硬的知识灌输和历数菜单的讲授和演示,或漫无目的地“试误”式探究,我设计了“找出PowerPoint窗口和Word窗口相同的部分”的活动作为学生探究的“支架”,通过对比PowerPoint和Word窗口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两个软件界面风格具有一致性,促使学生将掌握的Word操作方法迁移过来,既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又能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实现了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1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初步认识PowerPoint窗口及其主要功能;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掌握幻灯片放映。
过程与方法:在规划作品之后,通过制作介绍大连的演示文稿,体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会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感受PowerPoint的强大魅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PowerPoint窗口、标题幻灯片的制作和放映。 教学难点:演示文稿的规划、标题幻灯片的文本编辑。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调动气氛
老师早就听说大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总想到大连玩一玩,这次终于来了,大家能给老师介绍介绍大连么?在开始说之前,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别人说过的,下一个同学就不能再重复了,谁先来说说。(在交流的时候,适时追问学生:如果让你写一遍介绍大连的文章,你想给文章起个什么样的题目?)
设计意图:为了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介绍大连的谈话,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城市说起,在介绍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大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后面设计规划演示文稿做铺垫。让学生给文章起名字为后面制作标题幻灯片做伏笔。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听说陈老师要到大连来上课,非常激动,特地制作了介绍盐城的作品,想看看吗?
播放作品:用Word和用PowerPoint两种软件制作的介绍盐城的作品。
讨论:这两种作品,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有视频,有音乐、有动画,更生动更吸引人)
引出任务:是啊,这样的作品更具感染力,更吸引人,人们把由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整合起来形成的作品叫做多媒体作品。大家想不想也制作一个介绍大连的多媒体作品,给老师学校的学生看呢?(想)
设计意图:两种作品分别使用两种软件制作,一个使用学生熟悉的Word制作,一个
2
使用学生今天即将学习的PowerPoint制作。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PowerPoint作品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抛出多媒体作品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建立科学的认知。
调查:要制作多媒体作品,该用什么软件来做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软件了?(画图、Word等等)
问题:这些软件能用来制作多媒体作品吗?(不能)
其实,用来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软件有很多,刚才老师带来的介绍盐城的第二个作品是使用一个叫做PowerPoint的软件制作的(齐读PowerPoint),它是我们熟知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好兄弟。
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作品也叫做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过渡)看来,大家制作介绍大连的多媒体作品的重任就落在了PowerPoint身上了。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学生自我内化的一个过程,无法通过“教”去实现。教材直接从制作“我的兴趣爱好”演示文稿导入,然后直接进入PowerPoint软件的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学到动手做的技术(技术工具),而如何做的技术(技术活动)以及为何做的技术(技术思想)却无法学到。本节课创设了一个“制作介绍大连的演示文稿”的情境,学生在情境问题的引导下,思维不断深入,最终揭示出应掌握的知识概念。
(三)初识PowerPoint,感受新知 1. 启动PowerPoint
要运用一款软件,首先要学会启动它,谁知道怎么启动PowerPoint?(停顿)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与前面学过的启动Word的方法相似,谁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设计意图: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同系列的Word软件,使用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启动PowerPoint。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完成启动PowerPoint的操作,降低学习的难度,给学生建立信心。
2. 认识PowerPoint窗口
(1)与Word窗口比较,认识相似部分
PowerPoint的窗口是不是很熟悉呢?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Word有点相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两个软件窗口截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