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教学背景分析】
到现在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发芽已经有4周左右的时间,很多幼苗都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排列的比较茂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关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建议:如果条件不够允许,教师也可以重点培养一个小组,带领这个小组及时观察记录,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或凤仙花课件、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板书设计:
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1.活动导入: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凤仙花小苗已经出土一个月了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活动指导:
(1)教师检查全班记录,统计记录情况(统计多少人坚持下来,多少人记录详细,多少人没有记录)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 (2)提要求:以自己的观察记录为依据,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发现,如果有新的发现一定和大家共同分享。 (3)鼓励学生按记录日期发行进行汇报。
注意倾听,及时发现学生汇报中不够科学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开始没记录后来自己编的,一定要追问要求孩子实事求是;有的拟人化语言太重,可适度提醒要客观描述,但不能打击孩子)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及时统计确认幼苗出土的时间( )刚出土凤仙花的样子( )刚出土凤仙花茎的颜色(有绿色有红色,可让学生猜想为什么不同,分别分开做记号观察以后会不会有不同)讲解真叶与子叶的不同(出示图片)
3.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
投影出示凤仙花(如果有,尽可能各组一盆) 指导观察:现在的凤仙花什么样? 茎什么颜色?测量它的粗细和高度。 数一数,植株上有多少片叶子。
重点观察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从侧面看, 重点从
2
上面观察有什么发现?可以三株摆放一起进行比较。 小结:叶子都是平展的,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二、我们的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后提问:通过刚才的交流和观察,我们大家对于出生的凤仙花,都有很多的发现,对于这些发现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经过梳理,把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放在绿叶的作用上。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给学生上网搜索(如果可以的话)
教给学生查书本上的资料《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介绍 出示课件验证书里的介绍《光合作用》。
结论:植物的绿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且释放出氧气。 四、作业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其他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评价:
1.画一棵出土四周后的凤仙花花苗。
2.植物的绿叶那样平展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