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记叙文阅读全攻略(三)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明确中心。 2.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明确文章的思路、文章结构、层次。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挖掘其潜在或深层意义。找 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赏析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4.理解作者所写的景或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个人心得,进行感悟评价。
[成语万花筒]
成语不离“天”,在下列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偷天换( ) 烽火( )天 得天独( ) 乐天知( ) 普天同( ) 欢天喜( ) 伤天害( ) 悲天悯( ) 听天由( ) 滔天大( ) 海阔天( ) 重见天( ) 异想天( ) 石破天( ) 丧尽天( ) 【参考答案】
偷天换日 烽火连天 得天独厚 乐天知命 普天同庆 欢天喜地 伤天害理 悲天悯人 听天由命 滔天大罪 海阔天空 重见天日 异想天开 石破天惊 丧尽天良
[文常小贴士]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国色天香——牡丹 寒秋三魂——菊花
六月花神——荷花
花中皇后——月季 凌波仙子——水仙 九里飘香——桂花
花中隐士——菊花 天下第一香——兰花
讲义使用参考
本节课重点在于散文的阅读训练。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说的散文是指以写景、状物为内容的狭义的抒情散文。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 试身手]环节选用了四篇文章。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文章后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点拨技巧,订正答案。
(一)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也为第二句引 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 。 【参考答案】热爱之情 铺垫
2.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 和 。 【参考答案】情景 感受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 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 到强烈的感染。
【分析】本题不仅考查对修辞方法的判别,而且还进一步考查对修辞方法在句中作用的理解。做这类 题,就是鉴赏修辞的表达作用,分析其用法的妙处。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该修辞的特点作用及文中具体 的语境来作答。
4.第3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 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觉 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 “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5.第3段中有一句话,巧妙地把一个游子孤寂而渺茫的心性反映了出来,这个句子就是:
【参考答案】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分析】答题的时候,抓住关键词“游子”。
6.读第3段,找出描写“我”由眼前景象而产生联想的语句。(找出两句)
【参考答案】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分析】首先明确是从第3段中找,找的时候抓住关键词“联想”。
7.文章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那个巨人”指星座。“还在跑”一是说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前 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感觉到“那个巨人”在跑。
【分析】判断代词指什么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 否适当通顺。
8.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在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真意切,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无穷遐想。 【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注意在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拟人的 特点、作用及文中具体的语境来作答。 【教学思路导引】
巴金的《繁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对繁星作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繁星的特点, 再融入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在精美的文字中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写法,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一、文章结构
全文按时间顺序以情感为线索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回忆“我”在南京读书时看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文中感情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体会到文章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 阅历、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第一次是在自家 院子,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这是巴金对星星产生的 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 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好像它们(星星)就是我的朋友,它 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这,既是巴金对光明的追求,又有他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第三次 是在海上,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去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 起童年来了。“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体现他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三、语言欣赏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情达意。教师在分析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体会。
例如: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二)骆驼流泪
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进行作业,全队的人一起出发要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 。于是,就在一个阴晦的日子,一队长长的骆驼,无声无息地走进了荒漠。没有一株树木,也没有一簇野草,整整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我们吃在驼背上,喝在驼背上,摆摆晃晃,我们还睡在驼背上。
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骆驼背上的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
脚下是无垠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我们的人生是如此坎坷,世事是如此艰难。坐在骆驼背上,我们的心情比骆驼的脚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顿时,大家就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