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一得
一、认真研讨并吃透《中考指南》,把握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每年教育部门都给每个中学发放有关中考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中考指南》,它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中考指南》,吃透《中考指南》。要通过研究《中考指南》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中考化学命题趋势,要严格依据《中考指南》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还要与过去的《中考指南》比较对照,进行大胆取舍。如果变化了,要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准确把握变化后的要求,还要注意研做《中考指南》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通过研做题例明确考试内容的更改与变化,并弄懂考试意旨是怎样通过试题来体现的。
二、认真研讨并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化学教材是对化学课程的目标、基本理念等具体的反映,是化学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所以,化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深入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发挥教材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教材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对内容的呈现,比如“活动探究”、“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等,这些栏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起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才能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
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每个化学教师都应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一课。备课要采用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的方式,在练习设计中,练习要有层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都要明细,并且涵盖重点、难点、易错点、考点。同时在上完课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案,发现问题后,及时反思与整理,推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紧抓课本,狠抓“双基”教学
“双基”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厚基础才能强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是获得高分的保证。所以,加强“双基”教学,尤其是紧紧抓住教材,吃透课本是搞好系统复习的立足点。首先,要让学生仔细地品味、琢磨课本内容,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挖掘出更丰富的内容。其次,要深入分析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内涵,要真正读懂图例。因为它展示出了物体的形状、结构、用途,还提供了实验操作规范、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关系、变化的规律等等。第三,要重视课本当中对例题、习题的剖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复习中可帮助学生从总复习的角度进行纵向、横向剖析,将题目变换条件,“旧题新做”。第四,让学生仔细体会化学语言的严谨、周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在答题时得心应手。
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反思,形成网络体系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越来越多注重考查综合性,往往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于此带来的是学生“基础不扎实、思维不灵活、审题不仔细、表达不清晰”等问题,引起了教师深刻的反思。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平时只注重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概念、化学活动的规律缺乏深刻整体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反思,形成网络体系,这是一种把概念和命题具体化的技巧。在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时,学生可以发现知识间一些新的联系和意义,而且知识网络能反映出学生搜索已有知识、把握已有知识、联系和产生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建立知识网络时常遇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努力发现自己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并去弥补这些不足,还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所绘制的网络,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六、在实验教学中,明确教师的定位,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化学新课程主张“教”要服从于“学”,“教”要为“学”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新的理念,这一理念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要从“权威”、“主宰”的神坛走下来,要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根据新课程精神,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且放手让学生参与,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分
析、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真正使教师由过去的实验教学的管理者、监督者变成引导者和参与者、促进者,教师还要不断提供信息、点拨方法,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弥补在实验中出现的疏漏。学生能自主完成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实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都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如果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正确方法,不能伤害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做,真正让他们成为实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