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六 第20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0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时间。

1912-1919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背景。

(1)制度保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政策环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和北洋军阀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

(3)社会基础:群众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的推动。 (4)思想动力:“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5)第一次世界大战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和资本增加,速度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2)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3)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

(4)实业家:张謇(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及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4.影响。

(1)政治: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2)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巩固自查] 观察下面漫画,你能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若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论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二 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时间 1927— 1936年 1937— 1945年 1945— 1949年 发展状况 较快发展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原因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1)美国商品的冲击。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巩固自查] 下面图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与国民政府的哪项政策有关?这项政策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

答案:历史现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政策:货币政

策(滥发金圆券)。影响: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2)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6年开始的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这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自救救国”,这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略,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其作用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在运动中,不仅注意生产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生产意识、劳动观念的宣传及理论的研究,其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六 第20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第20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时间。1912-1919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背景。(1)制度保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2)政策环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和北洋军阀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3)社会基础:群众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的推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sssm28lbr79c964hjsm5kaxd91bwp00kv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